•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天然气 > 天然气资讯 > 西气东输工程提高上海空气质量纪略

    西气东输工程提高上海空气质量纪略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0-10-27 访问:


    上海张家浜河绿意浓浓。

      蓝天白云,这是今年人们对上海环境的深刻印象之一。

      数据显示,世博会开幕至今,上海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实现“两个最多”:一是在长三角9个城市中数量最多,二是上海有空气质量监测预报以来空气质量优级天数最多。

      世博会以来,上海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三项污染因子的平均浓度为近10年同期最低,环境空气质量达历年同期最高水平。究其原因,除了上海加强扬尘污染控制、运用新能源与节能科技等措施外,积极利用天然气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占据上海天然气供应半壁江山的“西气”功不可没。

      燃气进世博各角落

      世博园的天然气主要用于燃气空调和餐饮业,200多个场馆的空调、40多处餐饮区的餐馆和锅炉等都离不开天然气

      在热门馆最多的浦西园区,燃气配套项目包括8个燃气空调项目、1个分布式供能系统项目和42个餐饮项目。近8公里的燃气管道,安装了17台燃气空调,装机总制冷量达到4.2万千瓦。没有天然气的稳定充足供应,哪能有正常且舒适的参观环境?

      与传统方案相比,天然气空调机组更清洁环保。与电制冷机组相比,燃气空调运行费用可减少17%,世博会期间可节省近300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年减排二氧化碳6000吨左右。同时,燃气空调对削减世博园区电力高峰负荷、提高电力设备和燃气管道利用率也有较大作用,有利于能源供应体系的平稳运行。

      园区空气与德国城市媲美

      中科院院士孔祥复在世博会一次研讨会上指出:“人类68%的疾病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和流感的主要来源,而来自工厂、汽车尾气的粉尘可致癌。”那么,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空气质量如何?

      经专业人员测试,世博园区每立方米空气含0.3微米颗粒物,接近德国部分城市的室外空气质量。

      世博园内,更适合人类未来城市生活的技术应用在各个场馆。零碳建筑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节能设置减少对能耗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全部能源需求。约1400多辆新能源汽车在世博会园区内外示范运行,真正做到汽车尾气零排放。细心的游客还可以通过园区内众多的天然气空调压缩机房发现,在偌大的世博园采用天然气空调,不仅是百年世博的一个创举,而且还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净化了世博园的空气。

      上海空气质量创优

      上海1999年4月开始利用天然气,但当时全市天然气消费量仅为5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足1%。2004年元旦,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向上海供气后,上海能源供应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天然气使用量逐年递增。“西气”供应量曾连续几年占上海天然气供应总量的85%。

      尽管上海今年已基本形成“西气”、“东气”、“川气”和进口LNG等多气源的安全保障供应格局,但是每年稳定供应23亿立方米左右的“西气”仍是上海清洁能源最重要的一支“生力军”。

      高效、清洁、安全的“西气”,不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较大改善了上海环境,每天减少排放397吨有害物质,提高了“绿色GDP”指标,为上海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西气东输已累计向上海供应天然气124.2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有害物质排放74.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排放3720万吨。在上海,已经有数百万人尝到天然气的“甜头”,还有数百万人在翘首盼望天然气。不少老百姓感慨地说,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最早烧柴,后来有了煤球。用了十多年,家里用液化气罐也不过是十几年前的事情,后来换成煤气,如今已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

      目前,上海正在积极转变燃气发展模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施历史性大跨越——人工煤气“二次能源”逐渐淡出,天然气“一次能源”全面覆盖。届时,绝大多数人工煤气用户和部分液化石油气用户全部使用天然气,天然气用户将突破300万户,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使用比例提至7%。到2015年,上海天然气用量将增至每年120亿立方米,城市燃气基本实现天然气化。

      在过去6年多时间,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用实际行动为上海推进城市天然气化和“低碳世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持。今后,这种支持将更长久、更稳定。


    天然气 天然气资讯 国内资讯
    分享到:

    上一篇:9月份我国LPG进口量同比增59%
    上一篇:西气东输公司多路协调保管道投运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