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的主气源普光气田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内首个超深高酸性气田——普光气田,经过多次试压、吹扫、气密、试运等工作后,投产成功。
目前,普光气田主体已建成年产105亿立方米混合天然气生产能力,按照已经探明的储量规模,气田开发至少可以稳产20年以上。今年计划生产净化天然气40亿立方米。
截至2009年底,普光气田已探明地质储量4050.79亿立方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该气田硫化氢含量高,对钻井、采气、集输、净化等工程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堪称我国开发建设难度最大的世界级复杂气田。普光天然气净化厂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安全风险高,我国建设这样大工程的经验却很少。中国石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曾说:“在四川找气田困难很多,但不一定是世界级难题,而要将普光气田成功开发建设出来,却是世界级难题。”
面对严峻挑战,普光气田建设的决策者们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支撑力,做出了依靠高科技战胜高难题的战略部署。中石化启动“借脑工程”,集中了一批像罗平亚、沈忠厚、李鹤林等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专家,多次对普光气田开发进行集体“会诊”;联合国内外知名公司共同进行普光气田开发、地面系统的方案设计。2008年10月份,普光气田开发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随之,承担气田开发建设任务的中原油田借势加快科研步伐,通过多部门协作、多学科集成,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套适合普光气田开发建设的技术系列,成功破解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对气田建设高度关注,多次到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要求把普光气田建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集团公司工程管理部与中原油田联合成立业主管理团队,超前部署,对重点工程挂牌销项,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总承包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与参建各单位科学制订施工方案,引入“强矩阵”等科学的建设管理模式,正确处理进度与安全和质量的关系。开工建设以来,工区内没有出现过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和大的井控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环保形势的持续稳定。
参建各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保护了川东北的青山绿水,践行了当初把普光气田打造成“福祉工程”、“生态工程”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