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庆苏里格天然气勘探区域,东方物探长庆经理部280地震队是一支声名显赫的队伍。近年来,这支队伍又成为长庆探区唯一连续4年产值突破亿元的地震队,2010年年产值将达到2.6亿元。是什么原因让这支队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精细化项目运作
无缝衔接开新篇
10月中旬,长庆苏里格158井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钻井生产已接近尾声,采集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而与之相距近百公里的苏里格西二期地震采集项目的钻井工作随即启动,相距150公里的苏里格东二维地震采集项目的测量工作也如期启动。
相距几十公里的三个项目,有何关联?答案是280队一支地震队在同时运作三者。
“我们的运作模式是用一个队伍主体,2套钻井、2套排列生产,同时运作。按照油田公司的实际需求,以三维生产为主体,兼顾二维运作,根据项目运作过程中钻井实际进度情况,适时合二为一生产三维,待三维结束后,实施裂变一分为二再运作二维。”280队党支部书记范鑫开门见山地解释说,他把此模式形容为“一体二翼”。
按照长庆油田“十二五”期间的规划,今后五年间,油田当量将以每年500万吨的速度递增。长庆大发展,物探须先行。东方物探长庆经理部也适时提出了物探大提速提效的要求。作为长庆探区一支品牌地震队,280队有着丰富灵活的项目运作经验。创新项目运作模式,又一次成为这支地震队助力油气大发展的有力“武器”。
2010年这支队伍先后承担了四个地震勘探项目,苏西沙漠数字三分量项目、苏西二维项目、苏158井区三维项目及苏东二维项目。从3月底第一个项目钻井工作开始,“连续运作几个项目,怎样才能提速提效?我们靠的就是项目运作间的无缝衔接。”范鑫自信地说。
6月20日,当第一个项目钻井工序完成时,第二个项目的测量、试验等前期工序已经全面铺开。7月6日第一个项目的采集结束,11日,第二个项目采集试验线就开始正式生产。同样,第二个项目一期工程8月19日钻井结束,第二天大批人员设备就搬迁至第三个项目,钻井随即正式开始。
无缝衔接的关键又是各工序间的精细管理。范鑫给记者看一张《苏西二维一期项目采集工序每天工作时间细分图》。图表上显示,排列分组收线一次40分钟,送到排列一趟180分钟,然后摆线又要用80分钟等等,图表细化到每个工序用时多少分钟。精细化使无缝衔接组织模式开创了项目运作的新篇章。
科学资源配置
提速提效推进器
在已完成的苏里格西沙漠全数字勘探项目中,生产日资源利用率达到了140%,而苏西二维一期工程生产日资源利用率则达到了157%。科学的资源配置是280队项目运作提速提效的一个“加速器”。
“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怎样灵活地配置这些资源,方法却没有穷尽。”280队主管设备的副经理马德军说。钻井作业他们会根据地表地貌、工区岩性进行合理分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钻具的钻井能力。
在苏西二维一期工程钻井生产中,他们把钻井能力强的沙驼钻机,全部安排在钻井深度80米~90米,且存在高速夹层、钻井难度较大的区域“以硬啃硬”。在井深35米的碱滩与草滩,安排轻便的四轮钻机施工。而钻井深度相对较深,但是地层较软钻井难度不大的区域,则安排钻井能力居中的大型四轮钻进行施工。“什么样的马就让它拉什么样的车,不费劲也不浪费,这不容易。”马德军说。
8月初,因钻井资源不足,苏西二维项目与苏158井三维项目采集工序无法按计划实施“无缝衔接”。针对这一状况,280队将三维钻井时间整体顺延,三维项目的钻井时间减少了,可采集工序的时间却不能推迟。为此,280队在三维钻井生产初期,加大钻具资源配置数量并集中“火力攻击”一个重点区域,以保障采集按计划进行。而随后从外调入的钻机设备,也全部投入三维生产,以缓解钻井进度的压力,确保采集生产在9月10日实现无缝衔接。
为提高排列查线的速度,280队还特意配备15辆沙漠摩托,采用沙漠摩托查线、奔驰车作为流动支持点的联动式查线模式,提高查线效率,保障排列生产顺利进行。
坚持技术创新
破解生产瓶颈
全数字地震勘探发韧于长庆探区,也是长庆物探进行高精度地震勘探的一把“利器”。
全数字高精度检波器灵敏度高,但同时也比较“娇气”。280队在应用这一全新技术时,很快发现了它的短板:灵敏的同时容易受到干扰。闷井不好,生产时有环境噪声都会影响到全数字技术性能的发挥。
针对影响生产质量效率的难点,280队积极组织员工重点开展全数字勘探难点技术攻关。他们组织精细表层结构调查,进行逐点精确设计,使每一个炮点达到最佳激发;大小线全部埋置,每一个数字检波器严格插置在设计标准以内,以减小风吹草动干扰。
在激发井深度大、泥浆稠、浮力及压力大时,炸药防浮和闷井是两大难题。“它们既影响质量又影响效率。”生产副经理丁振华说。
280队的员工们群策群力,创新应用 “钢丝十字交叉法”防止药包上浮,“三级闷井法”以达到良好的闷井效果,有效减弱声波。使地震采集质量有效提高,一级品率达到83%、合格率大于99.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