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税即将开征、油价可能上涨之际,天然气涨价浪潮还未到尾声。
2008年11月25日,深圳市通过酝酿已久的天然气涨价方案,这是继上海、郑州之后,在一个月之内第三个宣布天然气涨价的国内城市。
深圳此次采用“阶梯进价”方案,居民生活用气等价格维持现行标准不变,只是当每户每月用气量超过35或45立方米(依据不同月份确定)时,超出部分按照4元/立方米收取。
深圳居民用气价格基本维持不变,是因为消费者代表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2008年1-7月,中国cpi指数以月均5%以上的幅度增长,居民生活成本大幅度增加。
上海不愿具名的燃气分析师指,这轮涨价波及的城市面可能更广,很可能是为下一轮提高天然气井口价做准备。按照中国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天然气的井口价和管道价由国家发改委确定,而终端销售价由各地方发改委确定。中石油长庆油田研究院研究员透露,“中石油在推动井口价改革”。
上一次国家发改委调整天然气井口价还早在2006年。截至今年11月10日,美国天然气的井口价约为1.99元人民币/立方米,大约是中国天然气价格的2倍。
按照中国能源白皮书的规划,到201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使用比例应该达到10%,目前实际远远低于这个水平。而这有赖于天然气定价机制的改革,“应该让管网和气源分离,并改革政府定价机制以与市场接轨。”河南省发改委分管能源行业的人士表示。
定价与成本脱节
深圳的气源主要来自LNG液化天然气进口,目前,深圳的天然气民用终端基准价是3.5元/立方米,在全国偏高。上海的天然气民用终端销售基准价为2.5元/立方米,而郑州的终端价最低,仅为1.6元/立方米。
“上海的气源来自西气东输、东海气田以及LNG(液化天然气),其中主要是西气东输的气,在这三种气源中,西气价格最低。”上述能源分析师表示。
而据郑州燃气的年报显示,郑州的天然气来源全部是国内自采气。但是,低廉的终端价格还是给分销商带来了经营压力,据郑州燃气的人士介绍,过去一年,郑州天然气成本价上涨幅度达到30%,民用气方面是亏本经营。
由于天然气价格较低,近年来全国各地不仅掀起一股“煤改气”,而且甲醇、化肥等天然气化工项目以及燃气电厂等工业项目近年来大量上马,目前,我国化工用气比重超过40%,但国际上化工用气比例则仅占4.1%。
定价机制求变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只有改变目前厂网混一、价格混同的模式,采用管网分离、区分不同气源定价的模式,才能理顺中国的天然气定价机制,而且,进口LNG的价格应该成为定价的基准价,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国内自采气的价值。
按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新定价政策,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年调整一次,调整系数根据原油、LPG(液化石油气)和煤炭价格五年移动平均变化情况,分别按40%、20%和40%加权平均确定,相邻年度的价格调整幅度最大不超过8%。
不过,井口价在2006年上调过一次后,受制于不断上涨的ppi和cpi压力,至今未变,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倒挂日趋严重。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目标,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逐步提高价格水平,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和动态调整的机制。
但是,改革进展缓慢。之前业内曾希望天然气价格改革在5年内实现国家专门监管下的市场化,10年内实现完全市场化。但目前看来,距离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