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特别报道 > 英探险家造塑料瓶环保船 驾驶航行超1.7万公里

    英探险家造塑料瓶环保船 驾驶航行超1.7万公里

    来源: 新华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12-08 访问:

      用1万多只废弃的塑料瓶制作一艘帆船,然后驾驶它从美国旧金山漂洋过海到澳大利亚悉尼,全程超过1.7万公里,这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

      英国探险家大卫·德·罗斯柴尔德正努力实现这个梦想,目的是利用这次史无前例的航行,向世人展示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模式。

      “好奇方程式”

      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以南第13号码头正在建造一艘特殊的帆船:它长约18米,由12500只废弃塑料瓶捆绑而成。帆船主人、现年31岁的英国人大卫·德·罗斯柴尔德站在甲板上,畅想着即将到来的奇妙旅行。他将花4个月时间,驾驶这艘帆船,从旧金山穿越太平洋,途径夏威夷、图瓦卢、斐济,最终抵达澳大利亚悉尼,全程超过1.7万公里。

      罗斯柴尔德出生于银行世家,但他没有继承家族的衣钵,而是热衷于探险,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他曾经徒步抵达南北两极,穿越过茂密的原始森林。他称自己从事探险活动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寻找“探险”本身的定义。

      他自有一套探险“理论”,他称之为“好奇方程式”。“无论在旧金山,还是在伯明翰,或者刚果,所有人都是梦想家。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我们的梦想都很大。不信你在一个5岁孩子所在班级问"谁会唱歌跳舞?"每个孩子都会举手;但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平均年龄21岁的人群,问同样一个问题,可能只有两个人举手。参加探险活动就是为了保持孩提时的信念,而每一次冒险活动其实只有一个目的——拥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这些故事足够精彩,就会激发更多梦想。也就是说,一个方程式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方程式的开始,如此循环。”

      “海上垃圾场”

      早在2006年,罗斯柴尔德就开始筹划这次“塑料瓶之旅”。当时,他刚从北极归来。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层融化,不少地方冰面薄得无法承载人的重量。他有一种深切的体会:“生态系统正在迅速走向灭亡。”

      当时罗斯柴尔德已建有一个名为“生态探险”的组织,旨在唤醒人们环保意识,珍爱地球。他厌倦了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绿色行动”,希望自己的下一次旅行能够真正在人群中引起共鸣,“而不是又到哪里去走一遭”。

      “你可以向人们宣传"应该减少自己的碳足迹",向他们解释大气如何变暖。他们可能相信你,也可能不信,然后一如既往地过他们原来的生活,因为你所说的一切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切实关联,”他说,“我想要做的,就是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环境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罗斯柴尔德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下一个“方程式”,直到他读到一份联合国报告,说在太平洋上发现了一片“新大陆”,面积相当于两个得克萨斯州,由废弃的塑料物质堆积而成,名曰“海上垃圾场”。罗斯柴尔德希望做点什么,提高人们对废物处理问题的关注。

      “恰巧我的眼前有一个塑料瓶,”罗斯柴尔德说,“我想,就是它了——一艘由塑料瓶捆绑而成的船,我将驾驶着它前往"海上垃圾场"。”

      “塑料瓶之船”

      罗斯柴尔德的“塑料瓶之船”取名为“Plastiki”,全部由可回收塑料建造而成,航行任务完成后,船上所有东西可以循环再利用。

      船身框架采用一种自我强化型可回收聚酯塑料,具有玻璃纤维的许多特性,但重量只有玻璃纤维的一半。把它们粘在一起的环氧胶则用腰果和糖制作而成。

      船体由1万多个两升装苏打水瓶砌成,里面装满干冰粉,一旦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后,瓶体会变得僵硬。

      船上安有定制的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可为多部手提电脑、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电话提供动力。

      船上还有一个堆肥废物处理装置,“希望这样一个过滤系统能把我们的尿变成水,”罗斯柴尔德说。

      船的设计来自网上一个资源共享的建筑师团队,他们希望这种设计思路也能运用到新型难民庇护所的修建中。“塑料瓶之旅”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关注那些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的人们。

      另一艘“Plastiki”?

      就在“Plastiki”即将造就之时,罗斯柴尔德接到《国家地理杂志》一个电话:“你知道另外有人也在建造一艘类似"Plastiki"的船吗?”听到这消息,罗斯柴尔德惊呆了。

      原来,今年6月,美国阿尔加利塔海洋研究基金会一支团队知道这个“海上垃圾场”后,准备建造一条用浮筒捆扎而成的排筏,浮筒里装满废弃的塑料瓶,船身是一架旧飞机的机身。他们计划从夏威夷出发,漂向“海上垃圾场”。巧的是,这支团队的负责人马库斯·埃里克森也给船取名为“Plastiki”。好在这支团队最终放弃了这一行动,让罗斯柴尔德松了一口气。

      谈到两个项目的区别,罗斯柴尔德说:“我们的项目很有创意,目的在于解决生态问题,而他们的项目仅仅是制造一条由废弃物为材料的船而已。如果我想那么做,早在3年前我就做成了。”

      罗斯柴尔德的理念来自美国环境建筑师威廉·麦克唐纳和德国环保活动家迈克尔·布劳恩加特合著的《从摇篮到摇篮》一书。这本书提倡大力发展两类产品:一类是可以生物降解的,一类是可循环利用的。

      罗斯柴尔德说,目前有两种塑料,一种是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瓶,这类产品应当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一种是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广泛应用于电脑和耐用制品。“如果我们的船用这类材质制造,并且成功穿越太平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它来生产滑板或自行车头盔呢?”

      期待涟漪效应

      罗斯柴尔德从小就好动,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淘气包”。他14岁参加英国少儿越野障碍马术队,20岁成立自己的公司,主要从事流行歌手的推广工作。厌倦之后,他学习做一名理疗师,并卖掉了伦敦的公寓,在新西兰买了一个有机农场。

      当朋友邀请他参加第一次南极探险时,他正在悉尼的邦迪滩接受拯救冰帽的训练。南极之行彻底改变了他对环境的看法:“面临困境的不是大自然,而是我们人类。”

      后来,他开始为一家美国公司制作电视系列节目《生态旅行》。他说自己自成年后,从未向家里要过钱。“我以前开公司挣钱,现在从赞助商那里领工资。我原本可以从事家族事业,在豪华游艇上与上流社会的体面人物打交道,我也可以管理一个对冲基金,可是我不愿意,因为在我看来,那样的体制正在毁灭我们居住的星球。”

      他说自己有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大家每天辛苦工作17个小时,致力于环保事业。他们有自己的网站和博客,有各种奇思妙想。

      “我们可能有50个疯狂的想法,其中20个可能很伟大,但很难实现;有10个比较可行;我希望最终能有一个想法可以改变世界,”罗斯柴尔德说,“如今,我们造了一艘塑料船,并把它放入太平洋,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它产生的涟漪效应。”(唐昀)

      :太平洋上的一锅“塑料汤”

      世界最大的垃圾场应属横跨太平洋北部的一锅“塑料汤”。因海底洋流作用聚集成的垃圾漩涡,从美国加州外海约500海里处开始,沿北太平洋一路延伸,经过夏威夷,几乎到达日本。

      这个巨大的“垃圾场”包含两个“塑料漩涡”,位于夏威夷群岛的两侧,被称为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垃圾场”。1997年,美国海洋学家穆尔在航海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垃圾漩涡”,其中无所不有,从塑料袋、旧牙刷,到足球、乐高玩具和行李包等,大约五分之一是从船上或钻油平台上扔到海里,其他则来自沿海的陆地。

      后来,穆尔成立美国阿尔加利塔海洋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垃圾漩涡”动向。估计现时约有1亿吨塑胶垃圾在北太平洋漂浮。

      该中心研究总监埃里克森形容,塑胶垃圾会“像海绵般吸收碳氢化合物及杀虫剂”等人造化学毒素,再辗转进入动物体内。“投入海洋的东西会进入动物体内,最终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埃里克森说。

      他还警告,这堆海上垃圾像是一锅“塑料浓汤”,无止无尽,未来面积也许会扩大到两个美国本土那么大。


    环保 环保信息 环保设备
    分享到:

    上一篇:江西官员口出"雷语"推卸环保责任 县纪委对其调查
    上一篇:环保小卫士:扎西巴毛和她的伙伴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