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民向记者讲述他和钱学森的书信往来。
钱学森的亲笔信。记者王亚京摄
钱老的这段不解之缘,其中一个牵线人就是这位老人——孙吉民。
第一篇文章启发噪声控制灵感
孙吉民,今年71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孙吉民在北京市环保局工作,时任科技处处长,分管噪声控制。
北京市的环保工作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由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同志直接领导逐步展开。当时的环保工作主要抓“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后来,孙吉民他们发现,来自群众的环境污染举报信件中,有50%左右都是反映噪声扰民问题的,每个月都有几十件,怎样下手才能解除群众关心的问题呢?
孙吉民说,因为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当时是用“抓土豆”的方法进行工作,就是群众反映一个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一个问题,工作没有系统。
正在苦恼之时,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给了孙吉民灵感。一天,他去首都剧场看北京人艺的话剧,由于到得早,孙吉民就在附近逛,发现一本名叫《经济管理》的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社会工程》的文章,作者正是钱学森和乌家培。文中对“社会工程”理论的阐述令孙吉民茅塞顿开,他理解看问题就是要宏观、全面把握,要把周边的因素综合考虑进去。
沿着这条思路,孙吉民对环境噪声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划分出建筑施工噪声、机械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4类,随即着手解决噪声控制技术难题、组织生产、制定标准、设立规章制度。到1980年,写成《环境噪声控制社会工程》一文,发表在《环境保护》杂志1980年第5期上。孙吉民把那期杂志寄给了钱老,在信中说明这篇文章的形成与钱老的文章有直接关系,并希望得到钱老的指导。
仅仅四五天,钱老就回了信。他在信中诚恳地指出:“您说的社会工程不是乌家培和我讲的社会工程,而是系统工程。社会工程是指把系统工程的方法用到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及国民经济规划计划问题。系统工程方法是处理任何系统的组织与管理的一般方法,不限于工程系统,可以处理科学技术和社会在内的系统。”并附上了一些介绍系统工程的材料。钱老在信的末尾写道“我希望搞环境保护的同志能开展环境系统工程的工作,并发展这门系统工程。”这封信写于
第二篇文章提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
到了1983年,《环境保护》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主编崔志民又请孙吉民向钱老约稿,不到一周时间,钱老就发来了稿件,题目叫《保护环境的工程——环境系统工程》。钱学森在文章中提出,环境的涵义应该是地球表层包括的非生物、生物和人,这些可以看成是一个巨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有序的巨系统,是在发展、演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钱老把地球表层巨系统的有序性分为4个层次,强调每个层次的问题在环境系统工程中要明确分级解决,而各层次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他还提出:“我们也要做宣传工作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前我们做得很不够,对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的意义总是从防治祸害来看,而不是从积极意义来看,比如废物实际上是人造的资源,而且是送上门来的资源,不用去开矿,不用去远道运输,就在手头上!我们还要指出所谓废弃物的利用,不但在工业是像上面讲的,在农业也是如此,也要努力发展。”
现已退休的崔志民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感慨地对记者说,上世纪80年代初,大多数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很少。特别是地方官员的意识里更多的还是先抓经济后抓环保。对于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处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状态。文章刊载出来后,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反响,特别是环保界反响很大。不少人对崔志民说,这么大的科学家都写文章谈环保问题,可见环保问题很重要啊,我们也应该提高认识了。崔志民到外地出差,有的省环保局长告诉他,这篇文章太及时了,我们应该推荐给省领导,这样抓起环保来就更有说服力了。
孙吉民说:“26年过去了,再看钱老文章中的提法仍然没有过时,特别是关于废物是人造的资源的观点不就是现在循环经济提倡的吗?”
文章发表后,孙吉民与钱学森之间还有一次书信往来,钱老写道:“对环境科学我还学习得不够,还要向大家学习。”孙吉民赞叹地说:“这么大的科学家,还特别谦虚。”
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工作20多年
之后,孙吉民一抓工作就考虑用系统工程这个方法,他探索总结出的在城市噪声管理工作中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的经验,也得到了其他省份的效仿。1988年,孙吉民调任国家环保局噪声处处长,1990年又调到北京市市政管委科技处工作,分管全市的燃气供暖和节能环保工作。
孙吉民到市政管委工作后,有一段时间,市区住户供暖温度达不到,百姓很有意见,大量烧煤烟囱冒黑烟,环保局也提意见。孙吉民就组织技术人员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从热源、热网、燃料、用户多方面研究解决问题,总结了13项节能技术措施。有一年冬天,北京市六建公司家属宿舍的10吨锅炉从每平方米燃烧70公斤煤减少到35公斤,住户室内温度从十三四度升到20度。北京市的试点单位中烧煤最少的达到每平方米21公斤。此后,他们又与北京市建委节能办开展合作,从供暖、保温、节能、环保几方面开展试点、科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系统工程的理论成为指导孙吉民开展工作的思想方法,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