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亚文
普京已经重返俄罗斯总统职位,这将十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俄合作,中国应抓住机会,选好中俄未来开拓合作空间的重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中俄战略协作关系。
笔者认为,中俄在国际上“准盟友”状态的打造,除了要继续以中俄安全合作为重点外,还应在经济上落实更多举措,以能源合作为突破口。能源问题影响深远,油气项目也是中俄合作近年来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又惯于利用其能源领域的主导权干扰中俄合作。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能源合作仍是中俄合作的突破口。
目前,中俄能源合作的重点在中亚。其中原因,一是能源现在已成为俄罗斯的生命线,石油和天然气占俄罗斯当前出口总额的2/3,联邦预算的一半,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20%。二是能源在俄罗斯已经政治化,俄罗斯与美欧在能源问题上尖锐对立,这为中国创造了可以介入的巨大空间。中国可在要求俄罗斯不反对把中亚、中东油气引向中国的同时,向俄罗斯提供资金,使中亚流向欧洲的油气资源,都通过由俄方的油气管线输出,并帮助俄方完成上述安排。这样将通过合作使中亚、中东油气资源开发逐步排除美欧的干扰。
作为对能源合作的配合,中俄下一步还应形成紧密的物流联系。建设亚欧大陆内部以油气资源贸易为主的物流交通体系,以及保障其安全顺畅,目前还欠缺一定的组织机制来保障。作为对策,可以考虑利用目前的上海合作组织框架,或另建机构,将俄罗斯、土耳其、中亚国家甚至印度等国都吸引进来,共同建构亚洲物流论坛,通过多国共同规划,打破当前亚欧大陆物流体系零散分立、安全保障不足的状态。
为保障能源合作顺畅,还应善用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化解中俄在中亚可能的利益碰撞。中亚传统上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如与俄罗斯关系处理不当,势必影响合作。所以,中国在中亚、中东的重大推进,如牵涉俄罗斯利益,宜与俄方通气;中亚、中东区域关系中俄双方的安全事务,宜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讨论和展开。中国还可运用自身经济影响,推动中国、中亚、俄罗斯形成能源多边合作机制。
中国对俄交往要达成的目标,应是促进美俄、俄欧分化对立,推动中俄形成沟通良好、可以信赖、在重大事务上彼此声援的战略合作关系。为此,应选择能源合作为突破口,多种手段、措施并举,确保中俄形成“准盟友”关系的状态。▲(作者是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