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弗教授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新月):今年73岁的克劳斯·托普弗先生,每年都会从德国飞到中国,作为上海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的首席教授,在这里待上两、三个月的时间。
对中国来说,托普弗教授可谓是一位“重量级”的专家,在他的履历上清楚地标注着: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德国环境部长。他曾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内罗毕进行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实干和开拓精神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
托普弗教授与同济大学结缘,要追溯到2002年。当时,在他的力推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得以成立。这所院校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致力于为国际组织培养专攻国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高端人才的学术机构。
托普弗说:“我觉得,迅速腾飞的中国必然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培养专业人才,所以与同济大学合作、将这个学院选择在中国最合适不过。我们的学院坚持的原则仍然是国际合作,这里的学生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自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也有的来自发达国家。我们在中国培养人才,不但中国的发展可以从中受益,同时从这里走出去的大量高端专业人才也有利于推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领域的发展。”
在托普弗教授看来,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注重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一点难能可贵。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向全国人大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中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但是,中国现实的状况不容乐观,在环境管理方面经验不足、人才匮乏就是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近年来,托普弗教授凭借他广泛的人脉关系和非凡的国际影响力,频频为中国的环境保护支招:他曾担任“上海环境保护和建设顾问”,把水处理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环境管理新技术引入中国,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崇明生态岛建设提供重要建议。组织中德专家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协作的方式,研究长江及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化与污染控制。此外,他还促成多个中国和非洲在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合作项目。
2006年从联合国环境署正式卸任以后,托普弗教授干脆受聘成为了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的首席教授。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长了,他喜爱上了中国传统绿茶,而谈论最多的仍是“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托普弗说:“对于中国的发展建议,我还是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能,这两方面非常重要。另外,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是发展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尤其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水域,我们更要积极有效地采取有力的治理和保护措施,还人们一片纯净的海洋。”
如今,在同济大学,这位白发苍苍但风度不凡的洋教授有着很高的“人气”。每年听他讲课的学生多达四、五百人,学院的同事们也经常邀他一起聚餐、聊天。
最近,一个来自中国政府层面的消息让托普弗教授很高兴。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这七大产业已被中国政府列入优先加快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决心到2020年使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用20年时间使其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托普弗教授期待着,自己涉及的环保产业在中国能迎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托普弗说:“首先,中国在风能利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太阳能的利用紧随其后。此外,中国也在努力发展煤炭高效清洁综合利用技术,对于一个目前对煤炭资源仍很依赖的国家,这一点无论对环境保护还是人类健康都非常有意义。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而我觉得,在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域,中国与我的国家——德国之间也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我觉得,如果中国在注重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放开眼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那么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则更会前途无量。”
就在两个月前,托普弗教授因其在中国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中国政府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奖。托普弗教授说,很高兴获得这一奖项,很高兴在自己70多岁的时候还能为环保做些事情。
托普弗说:“获得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是褒奖,更是鞭策,它会告诉我,未来我更应该去做些什么。如果说我还有哪些长远的计划,这个问题对于一个73岁的老人来讲已经有些不切实际了,所以我想我的工作计划应该更具体一些。首先,在同济大学的工作仍是我未来的重点,我也将会继续履行我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工作。我很乐意看到我自己在如今这个年龄还能为环境事业做出一点贡献,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愿意一直这样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