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隶属广东省佛山市,面积1074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208万,流动人口105万。近几年,南海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将节能减排作为硬抓手,充分利用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使得产业得到显著提升,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2007—2008年SO2、COD排放量年均降幅分别为13%和5%,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8%。南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表现抢眼,经济发展一枝独秀、逆势飘红,在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速第一。
一、南海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基本做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南海提出“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发展”、“环境就是财富,环保就是民生”的发展战略,在实施结构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新思路,采取一些新做法,积累不少新经验。
(一)引导与倒逼并用,助推企业和谐转型
南海充分运用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积极采取落后产能退出办法,在实施严格的地方准入标准和淘汰计划同时,出台“环保贡献奖”、“转型转产奖”等经济激励或补偿政策,引导重污染企业主动退出,大大降低企业关停的争端和不稳定因素。仅2008年,区镇两级用于节能减排治污专项奖励资金就达1.6亿元。南海财政预计让利和投入超过13亿元,在产业转型后土地使用确权及出让、项目引进、转型转产投资等方面进行奖励,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杠杆助推企业转型升级。退出补偿机制的建立,加快了南海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重污染企业从“要我退”向“我要退”的局面。
(二)多管齐下,推动产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化
2009年,南海对污染相对集中、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域,强力开展重点的、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关闭44家企业,整治提升8家企业,SO2、COD分别削减7774吨和450吨。在不同功能的规模化园区实行统一供水、统一供汽、统一污水处理的“三统一”,推行产业配套发展、环境治理有保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实施“三统一”产业园区建设,使30多家印染企业互为关联、互为产业链,减排5000吨COD,集聚了年产值达100亿元的纺织、服装及其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有力推动西樵纺织业集群发展。
南海以“转移企业而不是转移污染”为原则,大力推进“双转移”(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通过配套政策资金、双向服务、落实责任、创新工作方式等,使“双转移”成为优化南海环境、提升转入地经济、打造双赢局面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成功转移企业109家,培训、接收区内外劳动力分别达8000多人和4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