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流动之城”,穿梭在不同环境中,就不可避免地被不同环境所影响。前不久在北京闹得沸沸扬扬的百旺家园业主因为高压线离小区太近而进行抵制事件,还未最后尘埃落定,进入2005年盛夏,除了持续不断的闷热天气令人难熬外,不断被媒体爆光由于室内空气严重污染对人产生伤害的事件更让这个夏天愈发沉重起来。装修年年有,绿色装
修建材不断推出,为什么装修引起的空气污染却如影随形,不见减少呢?
气温是催生有害气体的祸首
近一段时间里,北京有关监测委员会接到的室内环境方面投诉和咨询电话明显增多,要求进行室内环境检测的人排起了队,有的投诉者反映写字楼里面的氨气难闻,有的反映装修好的新房和新买的家具甲醛刺眼,污染严重。投诉量明显比其他季节高几倍。对此,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宋广生解释说,夏季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再加上人们为了避暑,普遍使用空调,房间封闭比较严,造成室内空气换气率低。同时,在夏季温度高和湿度大的情况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家具的甲醛、氨、苯等有毒有害气体释放量增加。研究证明,室内温度在摄氏30度时,室内有毒有害气体释放量最高。
他一再强调,研究发现,气温高的时候,人体的血管扩张,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老人、病人、孕妇、儿童和体质差的人本身身体的抵抗能力和耐热能力较差,再加上室内空气中的各种化学性
污染物质的侵害,更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加剧心血管病人的病症。
夏季虽然炎热,但也将姗姗离去,随着气温的降低,冬季很快就要来临。专家提醒说,冬季的室内空气污染往往比人们想像得要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冬天,人们在室内活动多些,与室内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等各种污染气体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较多。尤其是我国北方以烧煤为主的地区,冬季居民在烧煤取暖的住宅内,每天吸入苯并芘的量,大约相当于吸20支香烟的量,苯并芘是一种致癌物质,容易导致居民的肺癌发病率较高。
寒冬腊月的数九天,居室门窗紧闭。有些人喜欢坐在密闭的室内,边看书写字,边香烟缭绕,吞云吐雾,再加上小炉灶烧煤取暖和做饭,造成室内
污染物比室外高1倍多,而且燃烧着的火炉还在与人争氧气,由于室内氧气减少,甚至有人会因氧气对脑供给不足而昏倒。所以在严寒的冬季,为了保护身体健康,应注意在阳光照射时,开窗换气,常到室外活动,呼新鲜空气。
“绿色材料”不等于“绿色装修”
近日,上海消费者朱小姐的“满室‘绿色标签’换来高污染新房 ”的消息成为消费者关注的话题。绿色
涂料、健康
地板、
环保家具……在朱小姐的新居里贴满了大大小小的“绿色标签”,她以为不惜重金用绿色建材装修的新居一定百分百是个“放心产品”,可日前一张室内空气检测报告却将她这份自信扫得一干二净:甲醛超标6-7倍,苯超标3倍多 。朱小姐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一张张价格不菲的“绿色标签”换来的还是“污染”二字?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北京和其他地区也发生过,为了保证装修房屋的质量,防止室内环境污染,消费者到正规的建材市场,买的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装饰装修材料,请的是正规的装饰公司,花的是高档装修的价钱,可是装修完以后,发现还是装出了一个有污染的房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绿色材料还可信不可信?装修污染真的是无法预防吗?
对此,专家明确指出,绿色和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建材也不是完全没有污染。
国家
环保总局组织的由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实施第三方的绿色产品“十环”认证,开始了我国的绿色建材认证工作。2002年,国家发布并且强制实施了10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但是,在目前的生产水平和条件下,确定了的是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限量,并不是完全没有有害物质,只是把有害物质控制在最低标准值以内。符合国家绿色材料或者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材料不能说就完全没有污染了,况且市场上还有假冒绿色的和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同时,装修污染不单单是材料的问题,在进行装修整体设计时也要有室内环境意识。为什么有的消费者装修全是选的
环保材料,装修以后室内空气还是有污染?这里有一个要合理选择装修设计方案的问题。用什么材料装修,墙面是刷漆还是贴壁纸,家具体积的大小等等,在确定家庭装修设计方案时要心里有数,要注意空间承载量、材料的使用量和留好提前量三个方面。
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各种装饰材料都会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即使是符合国家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材料,在一定限量的室内空间中也会造成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所以在选用装修材料时最好不要单一的材料使用过多,因为同一种材料会释放同一种有害物质,往往会形成某一种有害物质超标。例如,地面材料在室内装饰材料中使用比例最大,如果住宅的几个房间都选用复合型
地板,难免会形成某种有害物质超标。如果在客厅里采用仿大理石地砖,在卧室用复合型
地板,就会使有害物质分散,保持在标准范围之内。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信息
上一篇:
新床睡出白血病?空气质量差装修是祸首
上一篇:
室内空气质量可由谁来检测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