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0日,记者来到这里,远远就看见一座大门楼。一位老师说,我们学校的门楼比市委、市政府的门楼还气派。
“石油小学可给老区的教育事业出了大力。” 校长张芬萍说,“石油小学将周边原来5个几乎难以维系、破旧不堪的乡村小学并了进来,目前有教学班23个,在校学生1216名。”
作为目前延安地区唯一标准化、现代化的城市寄宿学校,石油小学配有科学探究室、心语室、电教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多媒体室等。副校长刘涛说:“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上班,我感觉太幸运了!”
从高坡小学撤并而来的白启云老师说:“原来我所在的小学位置偏僻,设施破旧,师资缺乏,学生流失不断,到2008年,学生还不到20人。如果没有石油小学,不知道目前我们是啥状况。”
从王家沟小学并来的3年级学生马博杰说:“在原来的小学上学,我爸每天都要早早起床,背上我走上10多里路,送我到学校。到了这里,我爸再也不用操这个心了。”
“感谢中石油。”说起石油小学,6年级学生任耿耿的父亲任学孝满怀感激之情,“我孩子自上了石油小学以后,不但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而且长白长胖了。”
良好的环境、齐全的设施和稳定的师资,直接作用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教务处主任李喜兵说:“去年8月学校刚投运时,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三四十分。这学期我们经过测试,学生平均分数达到70分以上,个别班级达到80分以上。”
“没有想到,我们延安还能有这么一所高水准学校。”六一节前夕,前来学校调研的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飙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世华同时称道。
责无旁贷承担社会责任的中国石油,不但给老区人民带来福祉,也给革命圣地增添新景。
属于干旱高寒地带的延安地区,土地荒芜贫瘠。如今,与宝塔山交相辉映的清凉山,越往山顶树木越茂盛。这就是中国石油投资1000万元兴建的“中国石油林”。
于2008年开始建设的“中国石油林”,占地2650亩。在此当了5年护林员的孙大红说:“看着一年比一年疯长、一棵比一棵茂盛的石油林,我在这干活儿心情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