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行李一口锅,牵着骆驼走沙漠;头顶蓝天战风沙,戈壁深处把井打;渴饮昆仑雪,饥啃青稞馍……” 1954年,第一批石油地质勘探队伴着悠扬的驼铃挺进柴达木盆地,拉开了油气勘探的大幕,亘古的荒原上现出了勃勃生机。
1955年,勘探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发现了一个淡水湖,湖水很凉,就称其所在地为冷湖。当时的冷湖静卧于荒原一隅,默默无闻。
1958年1219钻井队在冷湖地区打井,8月份,钻机立在了冷湖五号一高点,探井井号为地中四井。这里的地形三面都是山岭,形如簸箕。20多个日日夜夜的鏖战,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9月13日,钻至650米时地下黑色的原油狂涌而出,日喷800多吨。
地中四井出油了!
冷湖出油了!
柴达木沸腾了!
中国石油界震动了!
滚滚的原油顺坡而下,势不可挡。决不能让原油无拘无束,白白流失!石油职工紧急行动,一面抢筑堤坝,一面用草袋子装砂土封堵。几千只草袋子用完了,就用麻袋、面袋子……突然一处大堤决口了,险情陡生!最先发现的一名职工毫不犹豫跳了进去,用身体去堵决口,紧接着其他的20多名职工也身缠布袋子鱼贯而入, 20多具血肉之躯,在油流中剧烈搏斗,血肉之躯凝聚成坚不可摧的堤坝,牢牢锁住了肆虐的油流。
2000多吨珍贵的原油避免了无序的流失,褐色的戈壁滩上神话般地出现了一个油湖。不久后,从这里高空飞过的野鸭子竟然误以为是湖泊,想停下来歇歇脚,结果落在湖中飞不起来了。
日喷原油800多吨——冷湖大油田横空出世!
石油诗人李季闻讯冷湖喷油的喜讯后激动万分,饱蘸笔墨,情真意切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一听说冷湖喷了油》
一听说冷湖喷了油,
原油流满戈壁滩,
戈壁变成大油海,
油光闪闪波浪翻。
……
一听说冷湖喷了油,
人人争把喜讯传,
盆地原是聚宝盆,
柴达木是祖国的大油田……
冷湖名扬天下,为20世纪50年代共和国石油勘探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中四井出油改变了柴达木石油勘探工作面貌,勘探工作重点转移的转折点到来了。
1959年3月和6月,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副部长康世恩等先后来到冷湖,检查会战冷湖的部署,研究冷湖地区含油情况。余秋里部长提出“调整部署,暂时收缩茫崖和马海地区,集中力量加速冷湖地区的勘探,拿下冷湖油田,扩大面积,准备储量,为柴达木石油工业大发展打下基础”的方针。同时发出了“集中力量,猛攻冷湖”的号令。
青海油田按照石油部领导的指示,调集40多台钻机,仅冷湖五号构造云集的钻机就达38台,在冷湖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冷湖地区的石油职工猛增到2万多人,占当时全局职工总数近85%。冷湖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柴达木石油工人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在各条战线忘我工作,奋力拼搏。
当时有职工自编打油诗描绘当时如火如荼的热烈场面:
红军不怕远征难,
石油战士岂畏艰。
誓钻地壳千万孔,
揭开冷湖大油田。
1959年元月1日,青海石油勘探局更名为青海石油管理局,标志着青海石油工业开始步入勘探与开发并举的的新阶段。
1959年3月,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从大柴旦迁往冷湖。
1959年9月,国务院批准冷湖建市。
这一年,冷湖石油勘探开发好戏连连。2月20日,柴达木盆地第一车原油从冷湖外运;年底,冷湖炼油厂炼制的成品油开始运往西藏,供应边防部队;年底,冷湖油田年产原油近30万吨,约占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12%,一举成为继玉门、新疆、四川之后的全国第四大油田。
1960年4月,青海省副省长李芳远陪同铁道部参观团来到了冷湖。为了纪念地中四井,李芳远为地中四井立碑,并题词:“英雄地中四,美名天下扬”。地中四井如今依然高高耸立在冷湖五号构造上,它是青海石油工业划时代的里程碑,也是柴达木石油人在世界屋脊上用青春、热血、汗水、智慧树起的一座惊天地、泣鬼神的巍峨丰碑!
冷湖成为了青海石油一段时期内重要的石油基地,支撑了青海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重上西部建家园,1976年涩北会战的石油队伍……都是从冷湖浩浩荡荡出发的。
历经几十年的开发,冷湖油田不老。2010年,冷湖油田生产原油5.5万吨、天然气1.35亿立方米。(作者:凌须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