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石油 > 石油资讯 >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成果展侧记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成果展侧记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1-05-12 访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大会隆重召开之际,中国石油科技创新成果展在北京石油阳光会议中心举办。会后,与会人员参观成果展,感受“第一生产力”的魅力。

      一进入露天展区,与会人员就被有地质家“眼睛”之誉的车载测井系统吸引住了:这套由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耗时近7年研发的系统,以EILog快速与成像测井成套装备、数字岩芯和统一软件为核心,被科研人员形象地称为“井下电视”。这套系统的问世,让中国石油全面进入成像测井时代。

      陈列的长城钻探工程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EAP800—A测井系统,同样夺人眼球。这套系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城钻探公司总经理张凤山自豪地告诉记者,依靠科技进步,长城钻探“十一五”完成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与国外公司站到了一条起跑线上。

      在露天展区,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顶部驱动等装备,管道局管道科学研究院的新技术,以及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新产品等“锐利武器”集中亮相,令参观者赞叹连连。

      进入展览大厅,集团公司5年来30项技术有形化成果同样让人惊叹——在触摸屏上轻轻一点,一条条五六分钟的短片,向来宾诉说着中国石油自主创新的不凡历程,讲述一项项高新技术的“前世和今生”。

      “十一五”研发的系列特色技术“解放”了国内长期沉睡地下的难动用油气储量。一条条生动的短片,引得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卞德智感慨良多:“这些成果,对海外油气投资业务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国内成熟技术在国外得到创造性推广应用,未来在国外形成的技术又能完善中国石油的技术体系。”

      一批批重大技术在海外的集成应用,让中国石油“走出去”的脚步铿锵有力。

      在炼油化工成果展前,无论是集团公司领导,还是干了一辈子炼化攻关的科技骨干,都驻足许久。

      “中国石油炼化科技有了跨越式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追赶的速度非常快,目前在国际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九位。”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周吉平对中国石油炼化科技创新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可惜,在炼化领域我们没有自己的院士。”集团公司领导边走边感慨。

      在碳纤维产品展台前,集团公司领导几次拎起我国自主生产碳纤维制造的自行车,赞不绝口。

      “为让白丝变黑丝”,集团公司特等劳模、吉林石化公司碳纤维厂厂长蔡小平“宁可黑发变白发”。看完展览,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蔺爱国拉着蔡小平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培养出炼化领域自己的院士。

      除了下游催化剂研究,近几年中国石油在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天然气液化利用等领域,科研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看完展览,股份公司副总裁李华林充满信心地表示,天然气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石油将依托科技大力发展天然气利用,为建设“绿色中国”贡献力量。

      12000米大型成套钻井装备,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和埋存技术,长输油气管道配套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4个生动形象的技术模型,引起参观者的浓厚兴趣。

      在煤层气开采技术模型旁,华北油田公司总经理苏俊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忍不住给记者透露要把模型带回去的想法。

      “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和埋存技术,既节能又减排,一举两得。高含水的老油田应该大力推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告诉记者。

      李德生、韩大匡、翟光明等两院院士一路看得格外仔细,用韩大匡院士的话来说:“院士可能只是一个方面的专家,不是啥都懂,也得好好学习。”他们的学习精神感动了很多在场的年轻人。

      “可惜我们销售的内容少了点儿,除了炼厂的润滑油产品。”在油田工作过很多年,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科技成果,股份公司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刘宏斌兴奋中带着些许遗憾。

      这次展览重点展出“十一五”期间在各主营业务领域取得的2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核心配套技术,10余项重大装备和软件,系列自主创新产品,有形化集成关键技术,10余项超前储备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的重大科技进展和突破,以及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和集团公司科技奖励特等奖项目44项,多角度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技对集团公司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郑玉宝还透露,近日,集团公司还将组织在京科研院所等单位员工参观展览,并陆续到中国石油各单位巡展。


    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油
    分享到:

    上一篇:《汶川特大地震中国石油抗震救灾志》出版
    上一篇:记中国石油支援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三周年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