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石油 > 石油资讯 > 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以科技促油气上产纪实

    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以科技促油气上产纪实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1-05-06 访问: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在科技进步力量的推动下,生产经营结出丰硕果实。这就是在哈石油人引以自豪的两个“三千万”和三个“一千万”:2010年在哈油气作业当量从1997年进入时的300万吨跃升到3000万吨,中哈原油管道向国内累计输送原油超过3000万吨;2010年阿克纠宾项目油气当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中国石油海外第四个油气作业当量上千万吨的油田,PK项目连续5年保持油气作业当量1000万吨生产规模,中哈原油管道实现向国内年输送原油超1000万吨。

      哈萨克斯坦公司取得的成绩,是广大在哈员工与集团公司发展同频共振,是中国石油半个多世纪以来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厚积薄发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石油特有的国内技术强有力支持海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发挥集团公司整体优势、走科学发展之路、念转变发展方式之经的集中体现,也是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引进和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切合油田实际的攻关研究和实践的集中体现。

      解放思想着力突破,勘探夯实资源基础

      哈萨克斯坦公司所属的油田是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的主要原油生产基地,也是中哈原油管道的油源供应地,但由于多数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面临着采出程度高和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为此,在哈员工解放思想,以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寻找更多接替储量,为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中国石油接手滨里海盆地东缘中区块勘探项目以后,阿克纠宾项目针对探区二叠系盐丘发育、主要目的层为石炭系灰岩的地质特点,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加强盐下地震成像、构造识别和碳酸盐储层预测技术攻关,集成了盐下圈闭识别技术和盐下碳酸盐储层综合评价等重点技术手段,创新应用边界检测盐丘识别与刻画技术、射线追踪法与模型迭代速度建模等四项特有技术,形成一整套盐下碳酸盐岩勘探的技术和方法,成功发现亿吨级(1.98亿吨)的希望油田,中区勘探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也是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陆上的最大发现。2010年,“滨里海盆地东缘中区块油气综合地质与地震勘探技术研究”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PK项目位于哈国中南部的南图尔盖盆地。该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分别始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前苏联时期,是高成熟的油气勘探区域。中国石油2005年接管PK项目后,合同条款和哈国相关法规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发现经济的可采储量,才有可能获得政府对勘探区域合同延期的批准,或转开发生产以获得长期生产经营许可。面对这一紧迫形势,中方工作人员经过分析,首先选择盆地坳陷西北部的潜山构造带作为突破口,在无实际资料确定油源的条件下,突破前人的研究框框,利用现场三维地震资料重新解释成果,辅之于对邻区钻井资料的储盖条件分析,最终部署8口探井,7口井获得高产油流。2006年,这一区块新增可采储量618万吨,成为中国石油接手后,经钻探评价在这个区域获得的第一个勘探转开发潜山油田。2010年年初,哈政府批准了Kolzhan潜山油田25年的开发期。

      Kolzhan潜山油田的发现成为南图尔盖盆地勘探的良好开端。

      此后,他们集成裂谷盆地勘探技术,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非构造隐蔽油气藏勘探、新区风险勘探和老区滚动勘探也先后取得成功。“十一五”期间,PK项目在南图尔盖盆地共获得8个领域的勘探发现,探明地质储量1.38亿吨。

      技术优势增油上产,攻关提升开发水平

      将中国石油的成熟和优势技术应用于海外油田,提高开发效益是哈萨克斯坦公司油气产量快速提高的成功法宝。

      “十一五”期间,他们加强油藏地质研究和精细描述,确定合理的开发路线;开展多种(驱)采油方式试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技术;在优化井网井距、提高整体加密效果等特色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油田开发项目科技攻关,完成了“肯基亚克盐下异常高压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技术”、“让纳若尔大型复杂碳酸盐岩油藏高效注水开发效果配套技术研究”、“PK项目稳产1000万吨开发技术研究”等集团公司科技攻关课题研究,解决了油田上产稳产的瓶颈技术问题,形成具有哈萨克斯坦公司特色的油田开发技术系列。

      “肯基亚克盐下异常高压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技术”是针对阿克纠宾项目肯基亚克盐下油藏特点进行攻关的开发技术,包括了巨厚盐丘下地震成像处理技术、变速成图技术、基于成因的储层预测技术、盐下异常高压油藏快速钻完井技术、陆地长距离油气混输技术等,使得这一发现30年前苏联专家认为无法动用的储量实现了高效开发,3年建成200万吨生产能力,其中1口井单井日产油达到1200吨,这一技术于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让纳若尔带凝析气顶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调整技术”是针对阿克纠宾项目让纳若尔油田大型带凝析气顶复杂碳酸盐岩油藏的特色开发技术。它围绕提高注水开发效果,从油藏特征、储层改造、气顶能量合理利用、举升方式等各个方面,对油田进行了综合一体化研究,使让纳若尔油田产量由接管前的235万吨上升至最高时的418万吨,综合调整后合同期内增加可采储量1400万吨,实现了油田高效开发。这一技术对开发海外类似油田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于2009年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针对PK项目油田采出程度和含水高的难题,研究了适用的“高含水开发后期砂岩油藏注水开发调整技术”,包含水淹层解释与评价技术、流动单元划分与评价技术、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技术、剩余油分布表征技术、剩余油挖潜技术等系列,成功使PK油田原油产量由接管时的786万吨跃升到1000万吨以上,并实现连续稳产5年。这一技术于2008年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北布扎齐项目应用的“普通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技术”,使油田产量由接管前的33万吨上升到了2010年的200万吨;曼格什套项目自2009年接管伊始,就着力研究地下剩余油分布和引进应用各类成熟适用技术,寻求已开发40余年老油田的有效增产措施,经初步尝试,侧钻水平井、酸化压裂等成熟适用技术使得单井产量提高6~8倍,在哈国石油界引起很大反响和关注。在科技力量推动下,哈萨克斯坦公司原油作业产量,从“十五”末的1529万吨增长到“十一五”末的2423万吨。

      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创新促动科学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针对性地提高在勘探开发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哈萨克斯坦公司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

      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哈萨克斯坦公司在科学技术应用上,始终将国内外优势技术与哈国油田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创新精神带动技术应用,使技术进步力量实现最大化。目前,中国石油的主要勘探技术手段——三维地震连片处理技术、叠前偏移技术、多种地震属性提取及分析技术、谱分解技术等多项国内先进成熟技术,在哈萨克斯坦公司大多数项目都获得实际应用,提高了复杂、深层、非构造油气藏勘探的成功率。

      从300万吨到3000万吨的跃升,得益于大力推广中国石油一系列的先进适用技术,更得益于中国石油特有的、统一的、完整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和管理架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哈萨克斯坦公司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整体优势,组织、整合国内研究院所和国内油田的技术力量,就海外相关技术难点开展攻关和研究,给予项目公司强有力支持。目前,阿克纠宾、克兹洛尔达和阿克套三个主要油区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油田开发技术支持体系,为各项目新油田快速上产和减缓老油田递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十一五”末,哈萨克斯坦公司原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比“十五”末翻了一番,油气产量比5年前分别增长58%和151%,为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主体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为“十二五”末实现海外业务占据中国石油“半壁江山”铺平了前进道路。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整体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管理水平,务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有效转变发展方式,在“十一五”期间结下丰硕成果,也必将为“十二五”发展、为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建设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石油推进快速换油工作
    上一篇:中国石油原油数据中心上线启动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