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石油 > 石油资讯 > 中国石油利比亚成功撤离启示录

    中国石油利比亚成功撤离启示录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1-04-26 访问:

      7个昼夜,跨越两万里,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撤侨行动,中国石油是第一个完成在利比亚人员撤离的央企。

      2月21日23时,中国石油员工开始从利比亚撤离;3月1日15时,392名员工一个不少平安回到祖国。中国石油危急之际的高效执行、稳健从容和责任担当,为应对国际突发事件带来诸多借鉴和启示。

      启示一:祖国是坚实的依靠

      利比亚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有关方面迅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保障我驻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国资委迅速成立了撤离中央企业境外受困人员应急小组,指导协调中央企业在利人员撤离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中国石油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这样一份时间表,记录下中国石油高效、有序的撤离速度:

      2月23日,首批24人抵京;2月24日,11人经迪拜换乘国航航班平安回国;2月25日,2名女员工搭乘中国政府撤侨包机回国;2月26日,76人经马耳他回到国内;2月27日,累计392名员工已全部撤出利比亚。

      在的黎波里机场,中国石油协助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通过网络联系、机场搜寻等方式,帮助146名中资企业员工和华人华侨安全撤离至突尼斯。在苏丹喀土穆机场,为做好利比亚撤侨在苏丹的中转接待工作,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组织10余名精通外语的员工帮助其他中资企业400名尼泊尔雇员安全回国。为保证70多名机组人员和997名同胞用餐,尼罗河公司推迟了晚饭时间。

      “祖国的概念在我们心中不再是抽象的,我们更加珍惜国家稳定和谐发展的局面。”长城钻探公司利比亚项目经理,此次撤离中临危受命担任中国石油利比亚撤离前线总指挥的李亚强道出了每一个海外石油人的心声。

      启示二:“员工安全第一位!”

      2月21日,深夜的北京,集团公司党组果断决策,撤离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利比亚项目人员的安危,时刻牵动着集团公司党组的心。“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领导,安全有序撤离,确保不丢一人。”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的话掷地有声。

      集团公司国际事业部启动24小时应急机制,在利各单位启动I级应急响应。2月22日,集团公司总部前线工作小组紧急飞赴突尼斯,把集团公司党组的关怀带上去,把信心和力量带上去。前线工作组不避艰险、连续奋战,靠前指挥撤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利比亚撤离过程中,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汪东进为组长的应对利比亚安全问题领导小组,在人员统计、方案决策、信息收集、资源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对在利人员的有序撤离和自保自救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把海外员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撤离启动后,24小时开通的应急电话随时联系前方,也向后方传递出集团公司党组对在利员工家属的慰问。“集团公司会利用一切资源安全撤离所有在利人员”的承诺,安慰着392名在利员工的家属焦急的心。

      历时33个小时,带领两支队伍沿陆路撤离的东方物探公司8620A队队长庄舰,在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那一刻,感到“心里真正踏实了”。他说:“撤离过程充分体现了集团公司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让我们安全回到祖国怀抱。”

      启示三:应急机制,安全基石

      中国石油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为安全有序撤离提供了保障。这也是对集团公司、涉外专业公司、海外项目公司以及作业现场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实战检验。

      中国石油在利比亚共5家单位,392名员工,处于7个地方,人员分布广,撤离期间当地电话通信基本中断,撤离难度很大。

      撤离启动之际,长城钻探发挥地区联动优势,迅速落实应急航空资源,并在各地储备有至少2周的应急生活物资,为人员提供生活保障;东方物探利用VSIT卫星网络系统、海事卫星电话等多种通信手段,保持了7支作业队伍撤离行动的信息畅通;中油技开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变更撤离方案,确保了员工顺利登机。

      撤离前,中国石油多个项目营地遭到不法分子冲击。中方员工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安全度过危机。东方物探54名等待空中撤离的员工,自发在5天时间里建立起“联队应急组织”和自救小组。

      在组织人员转移的同时,各公司采取紧急措施,全力保全国有资产,稳妥地做好设备封存、文档保存转移、营地留守等工作。2月22日,正在国内休假的东方物探利比亚经理部总经理张继兴火速飞返利比亚。他是此次航班上唯一的非利比亚公民,此行的目的是组织员工在撤离向的黎波里集结的过程中,把工作资料保存好,为复工做好准备。

      启示四:危难之处见友谊

      在撤离过程中,利比亚当地雇员的无私帮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撤离期间,现场的当地雇员积极帮助项目完成设备集结、营地封存等工作,主动配合中方人员迅速完成遣散程序,为整个撤离过程赢得了时间。

      当管道局乘坐的包机面对拒收支票的紧急情况,当地雇员义不容辞地带着现金前去付账;中油技开当地雇员提供个人的车辆、食品、住宿,24小时陪在中方员工身边,直至安全登机;东方物探当地雇员不远数百里,克服重重困难,发动亲友护送中方人员安全抵达的黎波里;长城钻探当地雇员现在仍与总部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报告设备情况和当地局势。

      利比亚的成功撤离,为中国石油应对国际突发事件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参考范本。其国际社会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这次考验,将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际的中国石油,必将以更加稳健、自信的姿态快速前行。


    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分享到:

    上一篇:新闻特写:苏丹石油管道的守护者
    上一篇:粤中石化总经理因天价酒降职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