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石油 > 石油资讯 > 大庆石化公司十一五科学发展纪实

    大庆石化公司十一五科学发展纪实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1-01-14 访问:

     

      重点工程锤炼制造能力   精心巡检保证安全生产   技术改造优化生产运行   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乙烯装置一角   瑞雪兆丰年。

      2010年12月31日,雪花簌簌,再次盈满枝头。继腈纶、乙烯、丁辛醇等装置提前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后,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报捷,全年共加工原油658万吨,创出历史最高水平。随着这些装置的陆续“交卷”,大庆石化顺利抵达“十一五”目的地。

      继2009年产量、效益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之后,2010年大庆石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9.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回望“十一五”,大庆石化步履铿锵。

      练内功,优化运营增强创效实力

      68项主要指标全部提升

      2010年11月19日,随着重整拔头油球罐输送泵的成功启动,产自哈尔滨炼油厂和大庆炼化公司的拔头油,开始向大庆石化乙烯装置输送。从此,大庆石化每年可多接收拔头油12万吨,增效344万元。

      重整拔头油储运设施完善改造项目,是公司为满足装置生产需求所实施的原料优化举措之一。

      对大庆石化公司来说,炼化生产是龙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这个公司优化生产经营运行质量,有效提升营利能力。把“效益最大化”作为安排生产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自身是特大型联合企业,加工系列、品种多的优势,用市场规律指导生产。用总经理王德义的话讲,就是“紧紧扭住效益这个牛鼻子,凡是有利于效益增长的事情要做好,凡是不利于效益增长的事情要少做、不做”。

      装置满负荷生产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前提。为保证装置“吃饱喝足”,大庆石化先后与大庆油田公司等原料供给单位签订了原料、产品互供战略合作协议,形成稳定的供货渠道,确保了加工量。原料供给一旦出现不足,公司就对有限的资源实行企业内部市场化配置。

      为保证决策准确,大庆石化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并采取“日跟踪、周测算、月分析”的机制指导生产。每周五,公司固定召开优化会,公司领导带领计划经营处、生产运行处、储运中心等18个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分析市场信息和变化趋势,据此优化生产方案,平衡效益与生产运行,调整生产计划。

      生产过程中,这个公司落实对标措施,精耕细作,通过优化乙烯资源配置、控制油浆出厂等措施,深挖装置潜力,确保原料合理消化,装置高效生产。2010年上半年,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解决夏季炼厂气过剩问题,炼油厂将焦化干气引入制氢装置作为生产原料,每年可节约油田气504万立方米,降低生产成本870万元。

      “优化”让大庆石化尝到了“甜头”。2010年,液氨出厂增效1180万元;增加油浆、焦油燃料比例,增效6590万元;增产高标号汽油,增效3830万元。

      与增效交相辉映的是大庆石化经济技术指标整体提升。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公司68项主要指标全部提升,47项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合成氨能耗33.8吉焦/吨、乙烯+丙烯收率49.7%、乙烯装置损失率0.3%、低压聚乙烯耗乙烯1003千克/吨,均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前列。

      这五年,大庆石化公司在生产运营中还坚持开源节流并举,通过深入挖潜,累计节能37.5万吨标煤、节水1736万吨、减排890万吨,与“十五”相比,降幅分别为17.5%、29.9%和34%,提前完成了国家和集团公司下达的“十一五”节能任务。

      强筋骨,科技创新增添发展动力

      14项新产品推向市场

      2010年12月17日,大庆石化科技创新的“进度表”上,又增添了可喜的一笔。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万吨级乙烯三聚合成己烯-1成套技术,在大庆石化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专家组验收。这项成套技术填补了中国石油己烯-1工业化生产技术空白,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己烯-1是生产高性能聚乙烯树脂的重要共聚单体,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大庆石化公司与石油化工研究院组成联合攻关团队,采用大庆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齐聚铬系催化剂合成己烯-1工艺技术,建设工业化试验装置,成功开发出万吨级己烯-1成套技术工艺包。

      有了己烯-1生产技术这个“金钢钻”,大庆石化公司就可以揽更多的“瓷器活”。公司将加大己烯-1高端共聚产品的开发力度,开拓己烯-1及其共聚产品市场,努力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效能力。

      “石化产业若想实现高附加值,必须实现核心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本着这一理念,几年来,大庆石化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新产品开发为“催化剂”,在不断跨越性提高产能的同时,重点加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攻关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链高端。

      乙烯是大庆石化的龙头和核心。多年来,中国石油乙烯工艺包始终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耗资巨大。2009年,大庆石化公司与寰球工程公司合作开发成功乙烯装置工艺包,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装置工业化成套技术,扭转了中国石油在乙烯技术上的落后局面,一举打破了几十年来国外技术垄断,节约了1000多万美元技术引进资金。

      “技不如人,必受制于人。”大庆石化人的这一感受缘起ABS。摆脱进口依赖,自主研发成功“ABS生产技术新工艺”让大庆石化人挺直了腰杆儿,坚定了ABS树脂专用料的研发信心。再接再厉,大庆石化公司自主研发成功的冰箱内胆专用料板材级ABS树脂,被列为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重大科研项目,不久将改变我国冰箱内胆专用料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

      大庆石化确定了科研跟着产品走,产品跟着市场走的匹配创新之路,既加快了研发效率,也使产品更贴近市场的脉搏。

      茂金属是这个公司2007年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主要用于包装膜的生产,用它做出的包装薄膜产品更透明、更坚韧,密封性好,可延长产品保质期。过去,国内不能生产,每吨价格高达2.3万元。大庆石化测算结果显示,如果自己生产茂金属,仅满足自需每年就可节约资金1500万元。“十一五”期间,大庆石化生产线型茂金属聚乙烯18781吨,经过应用试验,产品性能优良。

      科技创新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技术供给问题。“十一五”期间,大庆石化公司共承担科研项目196项,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55项,形成了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或工艺包,开发出缠绕膜专用料等新产品14项。

      蓄后劲,项目建设提升持续竞争力

      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投产将增加经济总量70%

      “这项工程是我们的‘争气工程’、‘创新工程’,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争取按计划、保质量完成。”2010年11月16日,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到大庆石化调研,在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建设现场,总经理的一席话,令大庆石化人备受鼓舞。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炼化业务产业链,是大庆石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就是企业加快发展征程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点工程和中国石油“十一五”期间加快炼化业务发展的重点项目。项目投产后,120万吨乙烯/年生产能力将使大庆石化成为全国重要的乙烯生产基地,可拉动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增长50亿元。

      从2007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批复大庆石化并线改造120万吨乙烯/年项目的那一天起,3万多名大庆石化人就信心十足地期盼着项目建成投产。2009年9月,承载着殷殷希望,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正式全面开工建设。工程指挥部为确保各项控制点按时完成,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寰球工程公司、大庆石化建设公司、东北吉林化建等参建单位组织精兵强将投入施工,不断推进工程建设进度。2010年,工程以乙烯装置为主线,完成了地下主要设备基础施工,11台大塔及裂解炉辐射段钢结构吊装就位,为2011年全面进入安装年创造了条件。目前,工程正在有序实施,已完成投资34.3亿元,占总投资的26.6%。

      以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为龙头,“十一五”期间,大庆石化围绕炼化生产主营业务,合理布局,规模发展,先后高标准、高质量地新建了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120万吨/年加氢精制装置、10万吨/年乙苯脱氢装置,完成了污水回用装置、新建航煤栈桥、一重催MIP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一个个里程碑式的项目,不断拓展着大庆石化的炼化生产新空间,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发动机”。

      除了做加法外,大庆石化不忘做减法。“十一五”期间,大庆石化在完成建设项目近300项的同时,淘汰了一批规模小、能耗高、技术落后和效益差的装置,关停或拆除了复合肥、蜡油催化、石蜡加氢等20余套报废装置。“舍小”促进了“做大”、“做强”,大庆石化炼油、化工整体装置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项目建设为企业发展积蓄了新能量,也带动了企业工程建设能力的增强。装备制造单位借助“三高一特”主打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在中国石油率先掌握高通量换热器、120万吨/年加氢精制装置加氢反应器制造技术,业务扩展到全国20多家石油炼化企业。建设公司3000多名员工一边保障公司装置运行、大乙烯等工程建设,一边投入到四川石化、广西石化和呼和浩特石化等企业的建设和保运,承建的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技术改造项目获得中国工程建设鲁班奖。

      未来能行多远,取决于今日积淀有多深。在“十一五”收官之际,大庆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获批复,据测算,大乙烯、大炼油投产后,将带动运行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经济总量有望增加70%。

      筑根基,基层建设激发全员活力

      “一带四”模式提升四种能力

      “每个人前进一小步,企业就会前进一大步。”大庆石化公司党委书记郑怀义常说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个公司全心全意依靠员工搞生产、抓安全、求发展的决心,也道出了企业扎实推进基层建设的思路。

      近50年的发展经验,让大庆石化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基层建设是实现本质安全和管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大庆石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推进基层建设上质量、上水平、上层次上。

      大庆石化创新基层建设方式方法,通过“一带四”模式,着力提升企业四种能力。“一”是每年确定一个基层建设主题,“四”是抓好四个有效载体——创建“四好”班子、“六好”车间(“六个一”党支部)、“五型”班组、“五星”员工,“四种能力”即提升企业科学发展能力、核心竞争能力、防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形成人人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巨大合力,这个公司从建设一批“好班子”入手,以“四好”班子、“六好”车间创建为主线,优化基层干部队伍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党员干部成为员工的表率,成为所在单位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2010年起,大庆石化建立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培训考试机制,支部书记必须拿到考试合格证才能上岗。化工一厂原料二车间支部书记朱杰顺利通过考试后说:“当了8年支部书记,头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通过考试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这才是对自己、对党组织真正负责任。”

      班组是企业细胞,班组长是企业之魂。大庆石化高度重视以班组长为核心的技术骨干团队建设,设立人才库,采取梯级培养、选拔任用等激励措施,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升班组长的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能力。炼油厂、化工二厂等单位分别成立了班组长联合会和班组文化沙龙,大家经常交流班组管理经验。

      激活班组能量为企业增效加重了砝码。化工三厂凝聚工段班组大胆创新工作方法,摸索出一套凝聚干燥系统主掺工艺操作法,每年间接创效200多万元,该操作法获得了黑龙江省“创新杯”大奖。化肥厂尿素车间在开停工过程中采用三班武向阳的升压方案,解决了中压超压、低压结晶的问题,年增加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

      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既需要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大批技术熟练的一线操作员工。大庆石化下大力气抓好员工队伍的“提素工程”。公司逐步完善培养、使用、流动和薪酬激励机制,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模拟仿真等现代技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开展生产技术竞赛活动,形成以专业培训为主体,岗位技能竞赛为补充的大培训格局,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

      人才强企。五年来,大庆石化培养各级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达4500多人,147个党支部达到“六个一”党支部标准,128个车间达到“六好”车间标准,967个班组达到“五型”班组标准,其中4个单位荣获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百面红旗”称号。

      五年拼搏,五年奋进。在加快发展坚定的脚步中,大庆石化人满载着收获的喜悦,走过了“十一五”,迎来了充满希望的“十二五”。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大庆石化党政领导班子信心满怀,“十二五”期间,要扎实做好发展、转变、和谐三件大事,打造主业突出、辅业精干、服务业完善的“一本两翼”发展格局,形成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区域规模优势,把大庆石化建设成为中国石油最大的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之一,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贡献力量。


    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化
    分享到:

    上一篇:中石油: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主旨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上一篇:上海石化炼油乙烯双双刷纪录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