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石油 > 石油资讯 > 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民族团结年工作纪实

    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民族团结年工作纪实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0-11-26 访问:

      2010年11月中旬,在穆斯林群众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来临之际,准东石油基地各族居民欢聚一堂,张灯结彩, 以“感恩伟大祖国,共度欢乐节日”为主题,开展联谊活动,或歌或舞、或说或唱,纷纷表达喜悦之情,共同庆祝喜庆节日。各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的舞蹈《美丽的姑娘》、《天山雪莲》、《我的祖国》和歌曲合唱《请你尝块哈密瓜》、《甜甜的歌儿迎宾客》、《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不断赢得全场观众阵阵喝彩。大家或击掌合拍,或动情吟唱,其乐融融,其情切切,洋溢着一片各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的浓情厚意。

      此情此景,只是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2010年开展“民族团结年”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打造和谐矿区工作的一个缩影。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多民族地区企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

      坐落于天山怀抱、博格达峰下的准东采油厂,是一个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及油藏地质研究、油田工程技术服务、生产服务、矿区服务、社会公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石油单位,目前在册员工3872人,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等18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职工1129人,占总人数的30%左右。这个厂历经多次机构重组,始终保持和谐稳定,有着深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础。

      2010年是新疆油田公司“民族团结年”, 准东采油厂采取党员领导干部以集中学习为主、管理人员以自学和交流为主、操作员工以辅导和座谈为主的教育方式,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覆盖面。以集中举办学习辅导班和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为主要手段,保证了宣传教育效果。该厂各族员工以支部和班组为核心,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更加坚定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了“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的目的,进一步形成了“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的良好氛围。

      火烧山油田联合站距基地生活区180公里,员工实行倒班工作制,每年有一半时间远离家庭和亲人。为解决员工在野外工作照顾不了家的实际情况,1999年以来,站党支部成立了“虚拟之家”互助小组,在岗员工家里遇到管线堵漏、换气罐、照顾病人等问题,只需拨打一个电话,互帮小组就会及时提供帮助。十多年来,“虚拟之家”在油田生产单位各支部,甚至在诸多后勤辅助单位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起来,成为准东油田民族团结一道亮丽的风景。目前,“虚拟之家”管理模式已在新疆油田公司各单位广泛推广。

      该厂沙南作业区北联站成立于1990年,现有员工51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23人。长期以来,这里民汉员工就像一家人,有困难大家一起分担,有欢乐大家一起分享。全站员工经常一起外出游玩野炊,气氛融洽和谐。员工麦尔亚木经常盛情邀请北联站在基地倒休的员工到她家做客,品尝民族特色饮食炒烤肉、凉粉、抓饭等。她说:“由于转岗,我来北联站有一段时间了,在北联站工作的时候很快乐,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很多汉族同志出来帮助我,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温暖,让我非常感动,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能像一家人一样永远生活在一起。”

      2010年5月31日,火烧山作业区采油四队技术员甫里克提·玉素甫接到了汉族员工孙福海发来的岳父去世需要请假的短信。得知消息,甫里克提·玉素甫与队干部商量后,主动去孙福海家帮忙,忙里忙外直到孙福海岳父出殡、安顿好家人才回到单位。孙福海感动地说:“四队各族兄弟姐妹对自己的关心,每次回想起来心里都会涌起阵阵暖意。尤其是甫里克提·玉素甫,让我特别感动,作为少数民族他没有丝毫忌讳,一直为我岳父的丧事跑前跑后,就像我的大哥一样。”

      准东石油基地污水处理厂水质达标运行班共有四个班组,是清一色的女工,每班民汉员工基本各占一半,长年倒班,每天24小时都要保证污水处理工艺连续运行,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由于处理厂离家远,工人们都是自己带饭。为了让大家能吃上热的饭菜,单位配备了一套炉灶。运行班的工人们每天都在一个灶上热饭,一个桌上用餐,汉族同志从来不带民族同志忌讳的食物,并且每个班用完餐后,都自觉地把炉灶擦得干干净净才交给下一个班。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也培育出了浓浓的姐妹情。

      今年年初以来,按照油田公司“民族团结年”的号召,准东采油厂前线所有作业区各族员工实现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在一个油区工作,同用一个清真食堂,像一家人一样工作、生活在一起。探井作业区维吾尔族员工古丽尼沙·热合曼说:“我参加工作20多年,从没和单位的汉族同事吵过架、红过脸,无论在哪个岗位,我们都相处得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互帮互学齐进步

      准东采油厂始终把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少数民族管理和技术干部已成为推动该厂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通过轮岗锻炼、重点培养、定期考察鉴定等方式,准东采油厂把素质较高有工作经验的优秀中青年少数民族干部和技术人员选拔到各级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上来,重点培养使用。目前,全厂有少数民族干部263人,占干部总数的22.04%,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24人;中级以上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77人,厂级少数民族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4人。

      同时,针对民汉职工在思想、语言、文化、技能等领域存在的差异和油田生产的特点,厂党委在多方面广泛开展“结对子”、“导师带徒”、“青工大拜师”等活动,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格局。目前,准东采油厂共有民汉师徒思想、技术“对子”192 对,生活帮扶“对子”59对,35岁以下少数民族青工结对率为100%。

      布拉比艾木是该厂原三台电厂一名操作工,因该厂响应集团公司号召,果断关停自备电厂,2009年8月转岗来到火联站污水岗。彭良芳是一名有着18年工作经验的污水处理工。为了能让布拉比艾木尽快胜任污水岗位的工作,彭良芳主动与她结为对子。白天她们一起巡检设备、录取资料、绘制系统流程图,晚上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理论辅导,从压力、排量等参数的调控到机泵设备故障的排除,彭良芳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布拉比艾木。在她的帮助下,布拉比艾木迅速以97分成绩通过中级工考试。2010年3月,布拉比艾木还作为少数民族选手参加新疆油田公司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工作上的互相帮助,生活中的互相关心,彭良芳和布拉比艾木成了人人称赞的民汉姐妹花。

      堆山艾力和马合木提是供电公司一对技术对子。马合木提新近转岗,没有电力方面的基础知识,汉语水平较差。堆山艾力义不容辞地当起师傅,一遍一遍地耐心讲解,带领马合木提实地示范、演习,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工作培训时,堆山师傅开展双语培训,每天下达一定数量的识汉字任务,同时让马合木提用汉语抄写“五会”、“六大禁令”等岗位规范。短短几个月,马合木提的工作技能和汉语水平就突飞猛进。

      盛开在绿化战线上的民汉“姊妹花”徐玉英与阿依先木·艾买提,活跃在修井行业中的“铁搭档” 程书良和塔依尔江·吾守尔,忙碌在离退休职工服务岗位上的“三人对子” 阿尔孜古丽、陈智和刘世梅等等,各民族兄弟姐妹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事例在该厂各条战线上层出不穷。

      美丽矿区共和谐

      准东石油基地是典型的独立矿区,常住人口约17000人,缺乏社会依托。作为龙头单位的准东采油厂,日常业务跨油田生产、工程技术服务、矿区服务三大板块。

      准东石油厂不仅承担着油气生产任务,而且承担着矿区建设、居民管理、公益事业服务、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重要职责。该厂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放在促进矿区繁荣发展和谐稳定的格局中予以安排和部署。近几年来,准东石油基地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矿区职工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08年、2009年矿区新增绿化面积115万平方米。目前,准东矿区绿化面积达到303.9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绿地186.5平方米,比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高出25倍。

      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该厂对矿区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业务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了企业特色的物业管理站和社区居委会合署办公的新格局。厂党委积极筹措资金,修建社区居民活动站,改善矿区居民休闲、娱乐、学习环境,不断完善服务职能。

      矿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党建工作层层推进,各物业(社区)管理站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结合党支部“四知四清四掌握”、党员“一管三带一联四满意”的“红细胞”工程,组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推向高潮。

      2010年,结合新疆油田公司“民族团结年”活动,社区举办了主题为“民族团结之花在准东盛开”的花卉展活动;组织600多名各族居民开展携手健步走活动;举办了社区居民“做文明人、促民族情”演讲赛,开展了“民族团结促和谐,运动健康增友谊”趣味运动会、联谊会等社区文化活动30多场次。每次开展活动的同时,还展出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宣传展板,现场发放宣传材料。累计6000余名居民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增进了邻里友谊,增强了民族团结,树立了文明新风,在矿区范围内形成热爱党、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共建文明团结社区的良好风气。

      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各活动站以“真情服务”为宗旨,规范管理服务,齐心协力打造“和谐老年之家”,使各族离退休职工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管理中心员工及时看望住院及重病在家的离退休职工,对不能到活动站活动的老人入户走访,为老同志祝寿,进行上门服务帮助等,把温暖和关怀及时送到各族老同志身边、床前。今年8月的一天,87岁的阿不都克里木·库尔班老人激动地说“我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今天非常高兴,感谢党的关怀,感谢中心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这个生日我永远忘不了。”

      扶贫帮困促团结

      准东采油厂党委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同关注民生、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扶贫帮困相结合,把党的关怀、企业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2010年,经过厂党委领导班子的努力,准东石油基地矿区规划通过新疆油田公司评审,热源改造、天然气入户、水源改造优化、集资房建设等与居民生活休戚相关的民生工程相继落实并开工建设,为准东石油基地打造“绿色生活基地、石油精神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厂各级党组织从解决各族员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坚持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少数民族员工管理动态台账,及时掌握少数民族动态信息,切实为各族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将“节日关怀”变为“常年关怀”,“遇事关怀”变为“主动关怀”,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职工有困难时得到及时救助,困难职工的子女得到及时入学”。同时,拓宽“送温暖”工作渠道,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定人定点对困难职工承担起“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2010年,为全厂和矿区157户困难家庭(其中少数民族家庭110户)提供帮助,发放节日慰问金、费用减免、金秋助学、困难企业帮扶等各项费用达155万多元,先后三次为101户无房户解决了住房问题。这些举措极大缓解了这些家庭的生活困难,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为矿区的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5年6月,火烧山作业区采油一队少数民族员工努尔布维被检查出癌症,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生命危在旦夕。作业区各族员工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解囊相助。短短的几天时间便筹集42000多元捐助款。尽管病魔最终还是夺走了努尔布维的生命,但是大家依然把这笔捐款交给了努尔布维遗留下的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也正是依靠这笔捐款,努尔布维的两个孩子可以继续留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安心地考上大学。古尔邦节前夕,火烧山作业区领导又去看望这两个孩子,给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和关心。

      准东采油厂供电公司输配电线路车间对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静县二中蒙古族小姑娘塔娜进行资助助学,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2003年,输配电线路车间团青支部了解到塔娜父亲去逝,母亲身体残疾,小小的年纪就要背负养家糊口的重担,面临辍学。车间党团员知道这件事后,纷纷表示要资助塔娜,直到她能完全自立为止。8年来,无论车间人员变化有多大,对塔娜的关爱和关心始终没有变化,先后15张汇款单通过邮局把近万元捐助款和准东供电人的深情厚意带给塔娜和她的家人。2010年6月20号,在塔娜同学中考的时间,供电公司领导和输配电线路车间有关人员专程去看望慰问了塔娜的家庭。面对长期资助自己的亲人,塔娜激动的热泪盈眶,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帮助她的叔叔阿姨。2001年7月,得知塔娜顺利考入巴州卫校,车间决定继续对她进行资助,直到她中专毕业为止。在准东采油厂各单位,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的事例不胜枚举。

      抢险救灾显真情

      在准东采油厂、准东石油基地矿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从一点一滴、细致入微工作的日积月累,积淀成就了今天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其乐融融的景象,也成为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着油田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2010年1月,受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东移的影响,新疆阿勒泰地区多次遭遇大雪袭击,一米多厚的积雪一度中断了交通。暴雪对当地完全依赖于畜牧业的哈萨克族牧民来说更是一场灾难。在新疆油田公司的统一指挥下,准东采油厂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立即派出抢险救灾小组赶赴灾区。抢险人员发扬不怕牺牲、连续奋战的铁人精神,创造了准东救援史上五天四夜连续作战的奇迹,共疏通“生命通道”610公里,打通行政村、牧民聚集点12处,援助牧民568户,共计3192人,转移畜牧20000多头,出色地完成了救援任务。在拯救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同时,石油工人展现出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能征善战的精神,树立了石油人的光辉形象,获得了抢险任务区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多年来,该单位先后荣获了自治区职业道德“双十佳”先进集体、“开发建设新疆奖”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克拉玛依市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单位” 、“扶贫帮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央企业学习型班组” 火联站维修班、自治区“五一文明岗” 沙采巡井二班、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支部(组织)火联站、水务公司污水处理厂、“全国劳动模范”李晓华、“全国三八红旗手” 鬲黎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依沙克·司马依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让百里油田星光灿烂。如今,“准东采油,力争上油”的主旋律已家喻户晓,近两年在吉木萨尔凹陷、西泉1井区等多个区块勘探和油藏评价取得了重要突破,老井恢复试油见到了好苗头,螺杆泵稠油开发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迎着希望的曙光,该厂各族员工正围绕“冲刺百万求发展,美丽矿区创和谐”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分享到:

    上一篇:江汉油田:干部动起来 能力强起来
    上一篇:发改委:水电油气审慎涨价 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