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班上的活当家里的活干,把班组的工友当家人处,把国家的利益当眼睛爱护,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抚顺石化“王海班”班长王海在大庆炼化公司作报告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刻在大庆炼化公司每一个员工的心里,“王海效应”使大庆炼化公司基层班组建设热潮涌动。
身边的榜样,全国劳动模范何琳、一套ARGG红旗班组的带头人祁树辉、润滑油厂“小丁班”班长丁盛庆成为这个公司600多个班组学习的目标。
创新思维 提高责任心
“我们炼油工人,每天都重复着单调的工作,很多人觉得家是家,单位是单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被这种平凡给平凡了,而王海却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好,把普通的操作操作精细。”祁树辉被王海所启发。
与王海交流后,祁树辉又开始了新的思考,思考着与王海的差距,思考着如何把班组管理得更好。“大祁班”16个员工中,有8人是80后,他们是企业的未来,是长远发展的关键,祁树辉重点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引导。
他把以往中班时班长对班员的培训,改为“轮教制”,每名员工都要走上中班的讲台,为全班人员讲课。“哥,你太狠了,竟然这种方法你也想得到。”一名员工曾对祁树辉唠叨。为了能顺利完成“讲课任务”,“80后”在家里认真准备讲义,不明白的地方主动与班长沟通,学习其他岗位知识,贯通“操作链”。通过讲课,“80后”不仅技术水平提高了,还学会了逆向思维、换位思考,提高了责任心。
严字当头 提升学习氛围
何琳对王海感触最深的是:王海独特的处理问题技巧——他用对迟到员工的罚款,为迟到员工买闹钟。她说:“我以后对班组的管理也要找准方法,‘对症下药’。”
交流后她对自己要求更高了,虽然她是大家公认的“权威标准”,疑难问题的“小灵通”。对班组员工的要求也更严格,为了强化操作技能,由何琳和班组技师担任老师,在空闲时间对员工开展实际操作培训,手把手地示范,端正了全班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11月12日,公司从大庆石油学院请来老师,对员工进行分析化学的培训,班组员工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没有试验的所有员工都主动去参加培训。有的员工中午加班工作,就为了能多听一节老师的讲课,王庆凤连午饭都没去吃,做完试验,就赶往课堂了。这个黑龙江省“学习型标兵班组”的学习氛围更浓厚了。
人本管理 增强班组动力
“王海想的太周到了,不但看望住院的班组员工,还看望班员的家属,把工作做到这样细的程度。”酮苯脱蜡车间运行五班班长丁盛庆说。
小丁在细化了原有的 “一想、二查、三确认”、“五精操作法”、“三动调节法”、推进“五员”促“五型”等,根据班员各自的优势,打造“王海式”的班员。
他对人性化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班组需要一个理性和人性化的管理,我会努力在人性化管理上下工夫,给班组员工压力的同时,增强工作的动力,‘动力加压力等于活力’,让班组员工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地工作,把班组当成家,把企业当成家。”
前不久,在清洗过滤机平台时,浸在板里的油,清洗得特别吃力,而且占用时间长。小丁想到了刷漆,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员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中。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王海效应”席卷整个大庆炼化公司,广大员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到各项工作中,积极参与到班组和企业管理中来,为推进公司“四大基地”建设、打造精品企业筑牢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