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石油 > 石油资讯 >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科技发展侧记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科技发展侧记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0-11-15 访问:

    自主创新,打造国际一流研究院

    50年的建设与发展,上海院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推出自有技术,成为中国石化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其成套技术和催化剂产品走出国门迈向国际……

    科技创新使引进变出口

    50年前,伴随着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起步,坐落于东海之滨上海浦东的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

    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处于物质匮乏时期,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上海院成立后的第一项使命就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中国人民的“吃穿用”问题。从此,上海院第一代创业者在简陋的实验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努力。上世纪70年代,丙烯腈、醋酸乙烯、环氧乙烷、甲苯歧化和乙苯脱氢催化剂相继研制成功,被誉为化工领域的“五朵金花”,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年轻的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迎来了基本有机原料工业发展的曙光;上世纪80年代,在引进石油化工技术和装置上,走“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从单一的产品研制向成套工艺技术转化,从解决局部的装置问题向打通整个装置流程迈进。

    甲苯歧化系列催化剂相继研制成功,ZA-3型催化剂于1987年首次在引进装置上取代进口催化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近100%,还出口到中东、印尼和俄罗斯。

    变革是发展的动力

    进入新世纪的上海院,不断提升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能力,以催化剂为核心开发出一系列成套技术,包括甲苯歧化系列催化剂及成套技术、乙苯脱氢系列催化剂及成套技术、丙烯腈系列催化剂及成套技术等,为中国石化已有装置和新建装置的扩能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面对石油资源紧缺、市场化竞争、产品结构调整、节能环保等诸多挑战,上海院在巩固优势技术领域基础上,有序进入煤化工和油田化学品领域,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了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等多项新技术,S-MTO技术已用于中原石化建60万吨装置,其催化剂、反应器、工艺流程完全依靠自主创新。

    为实现“节约资源,环境友好”,上海院将研究重点放在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上,开发了干气制乙苯技术和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技术,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依靠自有技术在中原乙烯建成国内首套、世界第二套装置。他们还在提高采收率方面不断努力,承担了开发适用于不同油田的表面活性剂的任务。

    为推进科技体制创新,上海院实现了上海地区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五家分院挂牌,同时实施QHSE一体化管理,形成了上海院独特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

    向着“五个一流”挺进

    如何在50年辉煌基础上继续阔步前进?院长顾松园表示:“科技创新是赢得主动权、占领发展先机的决定因素,上海院一定要让科技创新走在前头,使其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变革力量。”

    瞄准国际知名石油石化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上海院开展对标建标活动,确立了建设“技术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一流、管理一流和服务一流”的建院目标,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研究院目标挺进。

    在增产芳烃、烯烃、油田化学品等技术领域技术引领能力的提高上,上海院找准方向稳步推进。目前正进一步发挥重芳烃转化利用、择形催化等技术优势,发展PX生产新技术;利用炼化装置副产的碳四、碳五资源增产低碳烯烃,实现烯烃转化新型催化材料的创新发展;开发适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的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形成系列产品,满足不同油藏的需要……

    同时,他们在碳一化工上正努力打造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完整的成套“技术链”,更大程度上实现上下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整体经济性。他们还将整合单元技术,提升“甲乙丙”等成套工艺的技术水平,降低消耗,以期为实现石油化工大型化作出重要贡献。

    憧憬未来的上海院,顾松园描绘说:“我们将瞄准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加快推进‘一个目标、两个基地、五个分院’建设步伐,全力为企业实现产品更好、能耗更低、效率更高、资源更多、服务更优,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持!”


    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化
    分享到:

    上一篇:巴陵石化:一盘棋管理到位 一体化效益凸显
    上一篇:鞍钢集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访问中国石化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