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石油 > 石油资讯 > 大连被石油再调查

    大连被石油再调查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0-11-11 访问:

      这一次是大连
      
      公元2010年7月16日,大连只差一步就成为史前的庞贝。
      
      所不同的只是,大连被石油吞噬,而庞贝被火山毁灭,命运只是动了动小指,两者就可以被一把抹去。
      
      特大火灾。世所罕见。中国首例。
      
      仿佛是“7·16”大爆炸的百日祭——正当有人急急宣布“大连湾清污和整改都已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并且隆重举行“抢险救援表彰大会”时,作为讽刺和警示,10月24日的大连湾又是一次惊天巨响,老树新花,“7·16”大爆炸的原址居然精准地再炸一次……
      
      继重庆开县井喷、吉林化工爆炸、抚顺石化爆炸后,大连的两次大爆炸使公众视线再次直指世界五百强之首——中石油:这是不是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玩火公司?为什么它的旗下总是鲜血淋淋、炮声隆隆?
      
      中国的现代化,除了象这样以环境牺牲最大化为代价,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中国的富强之路,除了粗放的农耕作派,还有没有其他路数?
      
      是不是如卢梭当年所说,决策者之所以愚蠢,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我们早已不是“在野”,却还习惯“在野”,是不是若要动手破坏,我们总是强大的?
      
      一次次爆炸,一次次污染,一次次膨胀,一次次失控,无论河流还是祖田,请问哪里还有净土?哪里还有静土?
      
      类似的问题,在中国何必问百姓,应该问“上面”。
      
      但,天心难问。
      
      大连“被石油”再调查
      
      10月24日的第二次爆炸,仍然是“人祸”。公开的报道说,中石油工人在拆卸103号储油罐时,作业中的火星引爆了罐内残油。换句话说,以中石油目前对外界的态度而言,第三次、第四次乃至第N次的大爆炸逻辑上是必然再发生的。
      
      我们说过,天心难问。从7月16日的大爆炸到10月24日的大爆炸正正好好100天。
      
      不知天地要向大连警示什么。
      
      我们只知道,同样的“中石油”,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罐区、同样的位置,甚至同样的时间(傍晚),因同样的野蛮操作,100天以后,大连新港又炸了一次……
      
      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肇事企业却能两次在同一个油罐爆炸。11月1日,我们走上了调查之路。
      
      “大连在危急中!”
      
      11月2日的金石滩河咀子村,阳光和煦,悄没人迹。
      
      金石滩,顾名思义一望无际通体金黄的海岸。但原本金光灿烂的岸线,现在都是一望无际的黑色的玄武岩,表皮的油污都已冲净,渗入石髓的黑色却无法抹去。
      
      三个月过去了。在海滩一个“油污死角”,记者随手捡起一根钢筋,就地在沙滩上向下挖掘,发现深度一旦达到20厘米左右,仍可见沙石底部向外渗出黑红色的原油。
      
      位于大连开发区的“金石滩”距事故发生地的大孤山35公里。从大连开发区向东经过海青岛、西太平洋石化,便到达中国最大的炼油、储油基地——大连新港。
      
      来过大连多次。但今天的感受才是“当头一棒”:一个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原来是座化工城,居然直接坐在火山口!
      
      一刹那的感受,更像喝爽啤时混入了一只蟑螂!
      
      在当地,原油的储备库区被叫做“原油罐区”。
      
      这里同样阳光和煦,但一站上罐区南端的高地用望远镜细看,你会悚然。陪同的知情官员介绍,事发地油库占地110万平方米,密密匝匝地挤挨着大油罐99个,储有近千万吨石油,每6个油罐为一组,油罐之间的间距为30米左右,因油管密布而消防车无法通过,只有组与组之间才有可供消防车通过的马路。
      
      爆炸的103号油罐储量为10万立方米,周围排列着6个10万立方米的大油罐,就爆炸意义而言,实属不折不扣的“集束炸弹”。距它们不足百米,还有51个液体化工品罐。这些罐子里共有12.45万立方米的二甲苯等16种剧毒危险化学品。
      
      还有——事发地周边油罐区“还有”石油原油商业储备库、国家原油储备库、大连港成品油罐区、液体化工品罐区、南海原油罐区、沙陀子燃料油及成品油罐区,具备1500万吨的油品吞吐能力……
      
      望远镜里,我们没有勇气再“还有”。
      
      大连啊,为什么第一美丽,也第一危险!
      
      阳光和煦。“7·16”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些报道屡屡云轻雾淡地提到,这次爆炸已被及时扑灭,并强调此次爆炸并未造成任何“平民”的伤亡,而且即令石油泄漏,也“仅仅1500吨”。
      
      事实是这样的吗?媒体无良和官员掩盖,并不能稀释幕后的惊天隐患。
      
      现在,让我们来还原这场大火。
      
      7月16日18时20分,大连新港油品码头附近的一条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大火顷刻而发,迅速殃及大连保税区油库,储量为10万立方米的103油罐爆裂起火。
      
      起火过程中,惊天动地的大爆炸至少发生6次。大量原油涌进大海,事隔百日,接受我们采访的,没有一人认可“1500吨”石油泄漏的说法。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及公安部就“7·16”事故情况的通报,两家负责在输油过程中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公司成为了事故的肇事者,它们是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上面已经不让我们对外发表意见了”——“祥诚商检”的人士告诉我们。
      
      同样无语的还有辉盛达公司,记者多次拨打公司电话均无人接听。另外,曾经对“7·16”事故发表过重要见解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张树深、郑洪波亦“闭门谢客”,不再接受记者采访。同样可以意料的是,经过几个部门的互相推诿,中石油最终也坚决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尽管集体失语,但事实的真相随着时间推移,仍然浮出了水面。
      
      7月15日,一艘名叫“宇宙宝石”号的油轮静静地停泊在大连新港油品码头,这艘30万吨级的油轮为利比里亚籍,隶属于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满载着委内瑞拉出产的原油。
      
      15日15时30分,“宇宙宝石”号开始卸油。由于委内瑞拉出产的原油属于高硫油,中石油事先已经委托了辉盛达公司在输油过程中添加原油脱硫剂,辉盛达是为此次添加脱硫剂的生产厂家。
      
      专家介绍,原油中存在有机硫和无机硫,加入脱硫剂后,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油中的硫在加工中引起的设备腐蚀,达到减缓设备腐蚀,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开工周期的作用。受托后,辉盛达公司安排了祥诚商检大连分公司在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15日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到16日13时左右,“宇宙宝石”号停止了卸油。
      
      这时,最蹊跷的事情发生了。外轮已通知中方停止作业,但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并没有得到中石油一方停止作业的通知,而继续向管道中输送脱硫剂。
      
      仅仅少了一个通知,事情便无法逆转。
      
      “原油脱硫剂是一种强氧化剂,非常不稳定,一旦出现条件的变化,非常容易爆炸。如果已经停止了输油,而进一步添加脱硫剂,脱硫剂已经不能进行反应,致使管道中脱硫剂的浓度不断加大,条件便产生了质变,从而引发爆炸。”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对我们介绍。
      
      16日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火灾由此引发。
      
      罐区103号罐距离爆炸油管仅10米左右,经高温烘烤,10万立方米储量的103号罐很快爆裂,而在爆炸油管1米外,还有一根直径700毫米的原油管线,该管线亦很快被烤爆,巨量原油喷涌而出,形成无数火龙。
      
      尽管原油罐区的泵房和配电室都被烧毁,但火情最终得到了控制,大火在15个小时后奇迹般地被扑灭。然而,屡创奇迹的消防队员没能阻止原油的巨量泄漏,据中国环保燃油集团有限公司透露:至少5万—10万吨的原油(公布数据仅为1500吨)裹挟着大火,通过防洪口汹涌直下大连湾,海面上,油层最深达1米。
      
      那是“愤怒岩浆”入海,海水沸腾咆哮着升腾,类似壮观的景象应该在夏威夷才得一见。
      
      “2012”提前到达?
      
      “7月16日那天的大连有多险?”
      
      三个月后的大连,似乎不再愿意回忆“7·16”,因为那天的大连与“尸城”擦肩而过,许多人想都不敢多想。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清污、环保、索赔等善后事宜。只有专业人士知道,这座城市“只差分毫就成了广岛甚至庞贝”。
      
      7月16日18时,吃了晚饭刚遛步的大连边防检查站新港分站政委陈志刚忽听得“嘭”的一声巨响,觉得好像被人猛击一掌。“开始我还以为地震了呢!回头一看,油库红了半边天。”
      
      陈志刚所在的大连边防检查站新港分站,离爆炸现场只有200米远,爆炸引起的超巨气浪把边防站的窗户震得稀里哗啦,一溜排关着的门,连门框都震掉了。再一看,操场上刹那间落满了油污,一条白色的小狗全身粘满黑色油渍,烫得“戈里里、戈里里”地直叫唤。与此同时,罐区上空马上浓烟滚滚,那烟迅速由白变黑,伴着呛人的汽油味,呼呼呼地直往营房里面灌。
      
      库区南坡上的“疗养院变电所”也被震得门窗哗啦啦响,“玻璃被捏成玉米似的,散一地。”工作人员李哥说,咣!就像老美“9·11”大爆炸,火苗轰地成了火柱,那么粗的火柱,活到今天没见过,我出来一看,兜头兜脑的黑油面下雨一样把我浇个透,一身衣服全完了!然后消防车怪叫着不断地奔来,那库区内不断地爆炸——有说炸了6次,我觉得远远不止,谁还耐烦数数?都被炸得丧魂落魄了,就像炸在你的头上,一晚上,就觉得全辽宁的消防车全来了……
      
      开包子铺的孙大爷,正揉着面团,爆炸的巨响把他的包子铺震得直忽悠。隔壁饺子店的马老板,一边嚷嚷着“地震咯!地震咯!”,一边光着膀,趿拉着鞋从屋里跑出来。可很快他们发现并不是地震,而是罐区大爆炸。
      
      “升起一朵大蛤蟆云,底下是一个大白柱,上面是黑色的。”孙大爷用手比划着,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由于距罐区还有四五公里,而且隔着山,他只看到天空红了,不一会儿滚滚的黑烟兜头盖了下来。
      
      “我知道那里面都是一溜大储油罐,心想,会不会炸过来?要炸过来,不但铺子都没了,人也没了吧?”说实话,孙大爷的腿肚子开始打转,那种惊慌,活着也是第一次。不久,陆陆续续地大批乡亲从罐区方向狂奔过来。
      
      “他们说,别看热闹了,管线爆炸了,一会儿油罐炸了就太危险了!赶紧走吧!”此时,孙大爷感到了极度紧张。看着大家都走了,他们也赶紧开车往外走。“家里喂的小猪、狗崽子,还带个啥,都扔下了。”
      
      此刻,孙大爷看到消防车一辆接一辆从他门前呼啸而过。
      
      由于爆炸地点就在辖区之内,大连消防支队开发区大队最先接到了报警。“报警人说,罐区管线爆炸着火,直接威胁旁边的10万立方米储油罐。”一听这话,接警的开发区大队炮台山中队指导员王国开心里直怵。对于大连新港保税区的油库群落,王国开非常熟悉,如果发生整体的爆炸,大连肯定没了。
      
      发生爆炸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分一、二两期,总储量185万立方米,共有3个5万立方米原油罐和17个10万立方米原油罐,着火的103号罐便是其中之一。在它的北侧是国储油公司罐区,共有30个10万立方米原油罐;南侧是居民区、港区单位和办公用房等附属建筑;东侧为总储量132.45万立方米的大连港罐区,有12个10万立方米原油罐,更要命的是那里还有51个储存着甲苯、二甲苯等易燃易爆剧毒化工原料的储罐。
      
      与此同时,正在大连支队值班的郑春生也接到了指挥调度中心的电话。“别说10万立方米储油罐爆炸,会引起连锁反应,就是那51个二甲苯罐,只要爆一个,我们现场的扑救人员全得中毒身亡。还有大名鼎鼎的PX项目,那里离大连市区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毒气一旦顺风飘过去,整个儿大连都可能万劫不复。不是危言耸听,当时我觉得这可能是世界的一个灾难日。”
      
      
      离火灾现场越来越近,郑春生的这种预感便越来越强烈。距火场几公里时,四周已浓烟滚滚,让人喘不过气来。那时天还大亮,但浓烟下能见度只有20米左右,消防员们不得不打开车灯。消防车司机把手伸出窗外,发现手臂上全是灰尘。此时,当地公安人员已经开始疏散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群众,大批居民和油库工作人员朝着火场相反的方向奔去。看着不远处火光冲天的现场,郑春生甚至觉得,也许今天他将无法活着走出火场。
      
      “完全一副海湾战争时焚烧油井的模样。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我想,难道说‘2012’提前来了吗?”
    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分享到:

    上一篇:印度石油超过信任工业成为印度最大炼油企业
    上一篇:厄瓜多尔:中国石化拉美市场从这里起航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