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记者彭展通讯员丁鹏报道:“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系统工程,目前事业部不仅废水、废渣零排放,每年还使上万吨物料‘变废为宝’,创效500万元以上,绿色发展已成现实。”11月2日,巴陵石化环己酮事业部经理刘华锋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介绍。
该部是国内知名的商品环己酮生产企业,年产能已达10万吨。环己酮装置副产的废碱腐蚀性大,对地表渗透性强,对环境影响大,一度是困扰公司发展的
环保问题。过去,环己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碱COD(化学需氧量)值高达1.1万毫克/升,每小时外排废水10吨左右,相当于外排1吨多COD,COD外排量占公司总排放量的近六成。1999年12月,该事业部投资1400万元,建成投产一套废碱焚烧装置,使废水实现零排放,每年减少COD排放1万吨,率先在国内同行业攻克废碱液处理难题,突破了制约国内环己酮产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巴陵石化与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技术攻关,通过焚烧方法回收污水中的钠盐,将废碱液中碱回收率从70%提高到100%,实现了无废水排放,“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应用”项目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使我国环己酮装置的运行水平一举达到国际领先。环己酮事业部应用环己烷氧化液旋流分碱方法和微相捕集方法,发明了废碱液焚烧饱和制粒全回收工艺技术,实现了环己酮清洁生产,这一成果称得上国际领先、独具中国特色。据介绍,以前由于油水分离不彻底,设备容易因钠盐积聚结渣而堵塞,环己酮装置运行周期只有2~3个月。应用这一独创技术后,热交换设备结垢和反应器失活的现象得到延迟甚至消除,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周期延长到一年以上。
2009年,巴陵石化环己酮事业部投资2500多万元,采用自有技术新建投产一套年处理能力13万吨的废碱焚烧综合利用装置。至此,工厂年处理废碱能力超过17万吨,不仅与年产10万吨环己酮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匹配,还能处理巴陵石化有关单位的部分废液。废碱焚烧后的最终产物为固体碳酸钠粉末(固碱),是生产水玻璃的原料。废碱焚烧装置的投用,既巩固了零排放成果,解决了
环保问题,每年还回收2.3万吨固碱,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该部还将废碱焚烧过程中的热能回收,生产蒸汽30多万吨,供生产装置用能,节能减排综合效果良好。目前,国内环己酮生产厂家大多采用该事业部的废碱焚烧后处理工艺。
与此同时,巴陵石化环己酮事业部还组织技术人员加强攻关,开发出国内首创环己烷-水萃取法处理环己酮废水。装置于2008年12月建成投用后,环己酮生产的废水COD值从9400毫克/升降低到800毫克/升以下,削减率达到90%以上,具有
低能耗、高回收率等特点。依托原有装置投资10多万元改造建成的
环保装置,每年可回收104吨环己酮和环己醇,年创直接经济效益近百万元,其中节约新鲜水和排污费价值12万元。
据刘华锋介绍,环己酮事业部“十一五”期间在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方面投资超过5000万元。今年,事业部又新建了一套环己酮污水萃取装置,进一步减少了COD排放,回收了物料;新投用了尾气压缩机,减少了废气的排放。最近又投资650万元,用于制氢硫化氢尾气治理。
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化
上一篇:
巴陵石化与中海油运文明共建强化合作
上一篇:
湖南所属企业积极筹措保市场供应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