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王巧然 实习记者马莹莹)金秋时节,中国石油第二批援藏医疗队携带医疗器械来到海拔5000多米的藏北牧区——西藏双湖特别区。医疗队跋涉1700公里,深入双湖3乡1镇开展义诊。截至11月8日,中国石油已向西藏双湖区等援助资金1.6亿元。全国新时期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中国石油的援藏工作得到高度认可。
这是中国石油忠诚履行国企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责任的一个例证。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油价波动、突发性灾难频发等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的多重考验,中国石油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宗旨,不仅为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能源动力,而且通过为国家上缴税费,助力中国人民奔小康。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石油上缴国家税费从2006年的177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426亿元。数字的背后,是两个沉甸甸的大字:责任。
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和供应企业,中国石油一直肩负着为国找油找气的重任。无论是在低渗透勘探开发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还是在对外合作中抢抓机遇,无论是国内外原油价格倒挂导致油品紧张,还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库存导致关停限产举措,保障国家经济发展中安全和稳定的能源供应,一直是中国石油的第一要务。
保供有力。中国石油一方面开足马力,挖潜增效,努力增加上游资源量,“十一五”期间天然气生产平均每年以100亿立方米以上的速度增长;一方面优化管网运行提高输配能力,加强需求侧管理,努力保障天然气供应,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等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力保国内油气资源平稳供应。
驰援救灾。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西南大旱、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现场,都能看到中国石油人的身影。百万中国石油人不仅为灾区人民提供救灾重建的能源保障,而且还积极捐款捐物,危难关头突显大型国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扶危济困。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时候,中国石油要求全体员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各项费用开支,但继续对口支援新疆、河南等8个贫困县以及西藏双湖特别区和三峡库区移民县的力度没有减弱。中国石油通过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等方式,对贫困地区实现“造血式”扶贫。截至2009年年底,仅中国石油产业帮扶的河南台前县龙头企业恒润石化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2341人,人均年收入增加4500元以上。
热心公益。除了积极参与西部“母亲水窖”等爱心工程外,中国石油还投入38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以及10家省电视台推出“全国农产品深加工招商项目广告”,以信息扶贫的方式支持新农村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向各省市自治区专门发出通知,推介中国石油信息扶贫新模式。
作为能源生产行业,中国石油在节能减排方面身体力行,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双十”工程,提前一年完成节能减排“十一五”计划指标。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气和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优化调整能源利用结构,从技术上节能,从根源上减排。
公益不分国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在“走出去”中努力做好企业公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公益事业,树立负责任大公司的良好形象。在苏丹,中国石油人为当地人民建医院,修诊所,打水井,设爱心基金……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资额已累计超过5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