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宁夏石化公司化肥、炼油业务区6个会议室同时接通视频系统,相距10公里的两个业务区80多名干部,通过网络视频,参加了公司范围内的一次大型会议,信息化实现了高效率的办公管理。
“数字化工不是一个名词,我们的目标是让它全面动起来。目前30多个支撑系统全面成网,3000多名内部邮件用户在平台上高速运营,信息化因此具有了非凡的生命力。”宁夏石化公司副总经理李汝新对此做了形象描述。
来到宁夏石化,犹如走进一个数字化的工厂。从办公楼门禁系统开始,整个企业的资产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到内部文化建设,都在一个统一集成的信息化系统中规范运作。员工学习有网络培训平台,看书可直接进入电子图书馆,日常会议有视频系统,更有党建、企业文化和管理互动在内的多个系统,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
经营管理,告别手工时代
“现在,各业务部门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工作,信息共享,所有报表自动生成,财务人员彻底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宁夏石化财务处会计组组长刘佳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公司在财务管理上依循传统模式,各专业系统孤立运行,大量报表全部采用纸质上报。由此带来的是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手工输入,效率低在其次,更麻烦的是经常出现误差。ERP系统运行以来,一改常态,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快捷准确的财务数据。
以前如果要实时了解产品的成本信息,必须等到月末结账时才能有具体数据,如今ERP系统使企业有了“明白账”,计划、采购、到货、检验、入库、发票、核算数据“一条龙”,信息高度集成、共享。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时段和每一天的成本实时生成,点击一下便可及时了解企业任何时候的成本构成和变动情况。2009年至今,宁夏石化通过规范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节约资金近4200万元。
合同管理网络化是物资管理的必要手段。2005年10月上线至今,宁夏石化已签订网上合同4200多份,合同立项、审批、签订以及准入管理和客户授权受信、合同查询统计等工作均可在网络上高效完成。此外,公司还开发应用了办公自动化,工资、财务、内控、安全环保、科技项目专业系统,实现了公文的网上签批、收发、传阅,办公用纸量直线下降,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生产控制,三层一线零距离
每天早晨上班,宁夏石化主管生产调度的张俊,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最新的生产情况。不到10分钟,装置产量、质量、消耗、设备运行等各种数据便了如指掌。而以往,张俊每天早上到各车间去查看一遍设备及工艺情况,就得花去2个多小时。通过采用先进的MES生产执行系统,宁夏石化整个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三层一线“零距离”。
MES系统的物料管理模块,可有效防止大宗物料的“跑冒滴漏”,使催化装置综合能耗由每吨原料78千克标油降至每吨原料76千克标油。通过对装置平稳率的监控及考核,化肥业务装置平稳率由93%提高至95%,催化装置平稳率由97%提高至98.5%。
而由宁夏石化自主开发建设、今年5月底上线运行的生产受控平台则使生产受控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工艺操作控制、现场作业管理、装置存在问题跟踪等全部实现在线管理。现场急需解决的即时作业,有人答复、跟踪、处理,日常管理均设置个人工作待办和提醒,形成持续改进完善的循环过程,所有的作业和指令得到完全受控和执行。
素质提升,信息带路无盲区
“信息化的普及,迫使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否则就要掉队了。” 牛学军是尿素一部四轮班员工,尽管被人称为电脑“高手”,但与时俱进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依然让他感觉到学习提升的压力。
近年来,宁夏石化信息化进入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每年都以800万元的资金投入刷新信息化建设进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人力支撑。仅近两年,宁夏石化就举办各类信息系统应用及电脑操作培训40多期,培训人数达2250人次,推动了各个系统的深化应用。宁夏石化信息门户日前的上载文档总量已高达62.289万条,居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内网门户信息文档更新排名和总量排名前五。
今年8月份上线运行的宁夏石化网上培训系统,以及2008年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则成为深受广大员工欢迎的素质提升通道。公司还在信息门户上设立各种学习交流栏目,如《理论学习园地》、《争先创优》专栏、学大庆学铁人专题网页等,信息化真正起到了引领员工素质提升的作用。
宁夏石化的信息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实践创新之路。在数字化的背后,宁夏石化真正看重的是通过高度集中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科学转型,生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