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石油 > 石油资讯 > 吉林石化:在科学发展中成长

    吉林石化:在科学发展中成长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1-10 访问:


    吉林石化年产30万吨的合成氨装置。


    余晖下的吉林石化公司厂区。


    吉林石化公司乙烯装置控制室。


    吉林石化公司大检修现场。


    吉林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厂区。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这个“严冬”里,吉林石化公司以迎接挑战,抢抓机遇,科学发展的新姿态,迎来了2009年的第一缕霞光。

      2008年,吉林石化公司在各项工作中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公司自己确定的“发展年”里,春风再度,生机勃发。

      2008年,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石油化工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吉林石化公司统筹兼顾,精心谋划,务实创新,全年加工原油675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亿元。

      2008年,吉林石化公司有597项主要消耗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节约5万吨标煤,节水500万立方米,公司被评为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节水先进单位。

      2008年,吉林石化公司的每一项工作都深深地打着“稳定、安全、环保、发展、和谐”的烙印,都展示着科学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实施内部重组

      最大限度发挥整合优势

      2008年7月,吉林石化公司包装制品厂实现赢利95万元,纵观这个厂的历史进程,人们欣喜地看到,这是个实实在在的数字。

      这个成绩是怎样取得的呢?厂长林承跃告诉记者,专业化再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缩短管理链条是实现盈利的重要因素。

      2007年6月,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吉林石化公司与吉化集团公司进行了重组整合。

      一年多来,他们本着有利于企业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结合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对后勤服务系统、科研开发、包装制品、检维修等业务进行了专业化重组。特别是在2008年,他们通过这些细致艰苦的工作,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实现了企业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保证了公司各项业务的顺畅运行。在一年时间里,吉林石化公司的科研开发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改变了研究院、精细化工技术中心和环保产业公司3家科研单位各自为战的科研格局,整合为一家专业化科研机构,使专业得到互补,整体实力增强,重点科研领域由整合前的4个扩大到目前的5个,科研项目增加了10多个,为吉林石化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吉林石化公司还相继完成了加油加气站、民用燃气业务、液体危险品运输业务移交等工作,对检维修、西部动力系统、橡塑包装制品等业务实行了重组。他们还从企业发展定位出发,成立了碳纤维分厂, 将在一个厂区内的化肥厂与海特化工厂实行一体化管理,将总工办与发展规划处进行了合并。完成了松北公司、机械厂破产清算,推进江城公司等企业政策性破产,清理法人实体19户,有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统筹规划,科学重组,公司的集约化、专业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企业重组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既要研究管理体制,又要洞察市场趋势,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吉林石化公司资本运营处处长张椿说,为了积极推进这次企业内部的专业化重组整合工作,公司总经理王光军走遍了所有基层单位。为了准确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他不止一次到基层企业视察,甚至一个企业去了7次。

      目前,吉林石化公司已经在产业结构、管理机制上形成了新的格局,已不再是两大公司刚刚整合时的1+1简单状态。其业务流程得到进一步理顺,产业链实现了合理衔接,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企业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重新修订完善了管理制度,为实现整体安全奠定了基础。矿区稳定工作得到进一步维护,矿区服务事业部专门负责职工家属的生活等问题,减少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维护了矿区的进一步稳定。

      重组整合后的吉林石化公司,整体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大讨论

      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责任是压力,责任是动力。没有责任意识的团队,不会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没有责任意识的员工队伍,就不能保证安全稳定生产。

      为了层层传递压力,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安全责任和岗位职责,吉林石化公司结合中国石油“反违章禁令”的颁布和加强机关队伍作风建设的要求,分别在一季度和三季度组织开展了“反三违、保安全”大讨论活动和岗位职责大讨论活动。

      2008年2月15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反违章六条禁令”颁布后,吉林石化公司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将“反三违,保安全”教育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六条禁令”的载体,从2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公司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三违、保安全”主题活动,通过吉化电视台、吉化报等媒体,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按照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开展287次主题大讨论,印发8000多份公开信、5万多张宣传卡片,举办演讲40多场,在新闻单位发表稿件240多篇。结合大讨论活动,吉林石化公司将“冰山理论”等现代管理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实践中,在全公司上下开展了一项事故资源共享的创新性活动,即鼓励员工敢于暴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挖掘曾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通过当事人回顾事故、事件经过,大家集体分析产生的原因,探讨应吸取的教训,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公司内各个分厂以各种形式开展了事故资源挖掘工作,员工逐渐抛却了思想包袱,使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都浮出了水面。公司层面建立了事故隐患资源库,使全公司实现了事故资源共享。通过对事故事件资源共享,丰富了大讨论活动内涵,达到了全员参与、分层进行、走进家庭、注重实效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参加讨论达5.38万多人次,员工撰写大讨论体会1.749万篇,撰写论文430多篇,提炼安全格言800多条,提合理化建议1270多项。

      公司还组织开展向员工“征集不安全隐患”活动,变被动整改为主动管理,加大隐患查找和整改力度。通过转变安全管理思维和模式,鼓励员工主动暴露工作中的隐患和问题,细致查找隐患和问题的致因,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2008年,公司共查找出各类不安全隐患208项,并全部整改完毕。

      为了巩固大讨论成果,从2008年9月以来,吉林石化公司每月重奖一名“安全型”模范个人。这一措施,有效激发了员工恪尽职守、保护安全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日益稳定。

      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安全责任的有效落实,吉林石化公司HSE体系得到了有效运行,环保管理也更加精细,2008年,公司有12套装置通过了吉林省环保局清洁生产审核验收,COD排放总量比上年降低5%,SO2排放量比上年同期降低5.72%,全面完成了污染物减排指标。

      2008年9月1日,一场重点在两级机关管理人员和基层单位车间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的岗位职责大讨论活动,引起了吉林石化公司全体员工的高度关注。

      按照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发展的改革要求,吉林石化公司将解决机关机构人员规模偏大、职能分工界面不清晰、职责交叉重叠的问题作为讨论活动的重点,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及机关队伍建设,规范岗位职责管理。公司上下,从公司领导班子到车间一般管理人员,从公司机关到外埠企业,全体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对照“七个问题”、“五个目标”,全面完成了学习动员、查摆述职和整改落实的活动进度安排,进一步明晰了管理界面和岗位职责。

      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王光军在调度会上总结这次大讨论活动时说:“讨论活动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成绩:一是岗位职责进一步清晰;二是管理流程进一步理顺;三是两级机关队伍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组织大检修

      实现生产装置安全运行

      2008年5月20日,在吉林石化公司电石厂醋酐装置7、8号裂化炉检修质量验收中,由工厂机动科、车间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联合组成的质量验收检查组,只因裂化炉二段管室砌筑在圆度上超过公差1厘米,就要求施工单位将管室扒掉重砌。对此,电石厂机动科副科长李君说:“我们公司三年才进行一次设备大检修,因此,在检修质量管理上实行全过程备案制度,将每台设备检修的质量责任都落实到人,对每个环节出现的质量问题都严格追究。我们厂还在建立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严格的检修质量标准,对841项检修项目全部编制了检修方案,并制定检修规程441个,做到了管理有制度,监督有标准,这是公司设备大检修历史上首次真正把质量责任落实到人,使干部群众把质量看得特别重要,在质量管理和质量验收上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三年一大修”,就是在每一次设备大检修结束后,都要保证生产装置达到连续安全稳定生产三年的运行周期,所以保证大检修质量尤为关键。吉林石化公司机动设备处按照公司领导提出的“质量是大检修的根本,是大检修的核心”和“保质量不抢工期,保质量不压缩费用”的要求,严格检修受控管理,实行检修备案制和逐步确认制,从检修材料、备件、设备采购,直到装置开车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质量责任人全都记录在案,让参加检修的每名员工都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质量责任,也把住了检修的每一道质量关口。

      以检修备案制和逐步确认制为核心的安全受控管理,成为吉林石化公司大检修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严格落实进度计划,坚持按部就班,通过科学部署、统筹协调、合理优化等方式,吉林石化公司实现了安全检修目标,顺利完成了全区60套装置、6407项检修任务,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

      开展“十百千”工程

      开创员工培训新路子

      2008年11月9日,王光军签署嘉奖令,对荣获中国石油技能大赛金牌的李洪静、荣获中央企业技能大赛银牌的吴延海、李永翔和中国石油技能大赛银牌的周军、李超、回经伟等获奖员工予以嘉奖。给予金牌获得者奖励2万元,银牌获得者奖励1万元。

      员工素质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按照打造全新吉林石化的发展要求,吉林石化公司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围绕公司制定的每年要培养博士10名、硕士100名、关键岗位操作技能人才1000名的“十百千”培训工程目标。2008年以来,他们共组织公司级培训项目161个,培训1.2245万人次。公司在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组织博士班2个,培养博士13名。在吉林大学举办MBA班1个,在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参加工程硕士班3批,培养硕士117名。选送处级干部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共培训处级干部60人。举办骨干班组长培训、转岗人员培训、生产准备培训、石油炼制培训等脱产培养班13个,共培训各类关键岗位操作技能人员1388人次。

      在员工操作技能培训中,他们坚持创新培训方式,全力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中央企业员工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炼油厂,组织开展了以培养一批能完成复杂操作、处理紧急事件、操控先进技术设备的业务骨干为目的的双休日技术讲座,由工厂现有技术骨干包括厂领导走上讲台进行传帮带。通过学习,广大员工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业务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建修公司建立了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三级培训网络,主要采取办班培训、现场培训、专业化能力培训、“名师带徒”培训、精兵培训、挑战培训及分层次培训等七种培训方法,大力组织开展以赛代练的工种技能竞赛,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有机合成厂把培训工作考核作为工厂整体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月利用工厂综合奖的四分之一兑现培训考核奖励。并通过学习型班组的创建,保证成立的班组有独特的培训亮点,组织新申报的班组进行交流学习,有效地推动了工厂学习型班组的整体建设。

      坚持不懈、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让吉林石化公司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能过硬的尖子操作技能人才,带动了公司员工队伍总体素质的快速提升。并在2008年的各级操作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公司选手在参加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六工种”操作技能大赛中的催化重整装置操作工竞赛中获得一金、两铜,团体第三名;在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竞赛中获得两银、一铜,团体第四名。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叉车工竞赛中取得一枚银牌,获奖选手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基层设备管理人员竞赛中获得1银、1铜,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钳工竞赛中获得吉林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推进发展项目

      步入创新型企业轨道

      自主创新,引进吸收,做大做强,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吉林石化公司在2008年的发展实践中,牢固树立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了“2008至2015年主营业务发展规划”,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着力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上下工夫。他们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目标,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集中精力开展重点项目攻关工作,取得了碳纤维项目的重大突破,高质量建成了10吨/年中试装置。目前碳纤维项目已迈出了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坚实步伐。他们大力推进成套技术开发,完成了20万吨/年丁苯橡胶、6万吨/年异丁烯、5万吨/年聚异丁烯工艺包编制工作,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MES系统一期、ERP系统HR项目在2008年12月初正式上线运行。

      追随吉林石化公司的发展步伐,我们看到,2008年他们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乙丙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动力二厂3号锅炉、第三和第四套丙烯腈、含硫废水制酸项目的建设任务,乙丙橡胶、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规模分别增加了2.5万吨、21.2万吨、10万吨,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基地。

      回顾吉林石化公司2008年的工作,我们看到有一条主线一直贯穿着他们的各项工作,那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三大责任”,推行人文关怀,奉行清洁生产,践行科学发展,为吉林石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沿着科学发展之路走下去,打造全新吉林石化的奋斗目标必将能够实现。


    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化
    分享到:

    上一篇:宁夏石化全面完成去年生产经营任务
    上一篇:锦州石化公司2008年工作回顾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