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石油 > 石油资讯 > 大连石化坚持科学发展争创一流企业

    大连石化坚持科学发展争创一流企业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1-08 访问:

      2008年8月7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夜。大连石化公司2000万吨/年扩能改造工程新建的最后一套生产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至此,大连石化原油配套加工能力达到205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炼油基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蒋洁敏在大连石化公司的报捷书上欣然批示:“结构的优化,布局的调整,是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的战略安排,大连石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走在了前列。望能继续平稳运行,创造佳绩,成为示范性炼油厂。”截至2008年年底,大连石化全年实现加工原油1434万吨,销售收入达到620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掌握两种本领 面向两个市场

      大连石化公司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市场经济规律,积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连石化果断抉择:利用现有装置加工国外原油,从“内向生产型”向“外向贸易型”经营发展战略转移,跳出单纯依靠国家供应廉价原油的圈子,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加工国外原油的中国炼油企业。目前,大连石化共有60多个品种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资源争夺激烈,原油价格变化莫测的严峻形势,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大连石化上马2000万吨/年扩能改造工程,确定了建设具有世界水平的国内最大炼油基地的发展目标。实现炼油能力从1050万吨/年向2050万吨/年新的跨越,并具备年加工含硫原油1600万吨的能力。

      2005年2月20日,大连石化公司1000万吨/年含硫油改造项目破土动工,项目投资107亿元,共包括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600万吨/年煤柴油加氢、360万吨/年加氢裂化、300万吨/年渣油加氢、220万吨/年连续重整、27万吨/年硫磺回收、20万标立/小时制氢等七套生产装置和生产配套系统,其中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600万吨/年煤柴油加氢、360万吨/年加氢裂化、20万标立/小时制氢、27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的规模都是亚洲最大的。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改造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不但使规模扩大了近一倍,而且降低了原油采购成本,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从2008年8月开始,大连石化开始加工高硫原油。

      勇担“三大责任” 彰显科学发展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因国内成品油价格未与国际接轨,大连石化原油与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但大连石化自觉执行集团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指示,从大局出发,始终确保生产稳定增长,对稳定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加工原油1434万吨,比上一年增加近百吨。

      大连石化公司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始终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工程”,坚持“珍爱生命,共享绿地、碧海、蓝天”的HSE理念,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他们引进先进的RAR尾气处理技术,建成一套新的(27万吨/年)硫回收装置,使烟气中硫的总体回收率达到99.9%以上。利用炼厂扩建、新建装置和调整流程的时机大力实施节能减排。从2001年到2006年,大连石化公司的炼油综合能耗降低了27%,单因能耗降低了30%,加工每吨原油的耗水量从0.92吨下降到0.5吨,降低了46%。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低于总量控制指标,实现了“增产不增污”。

      大连石化公司还率先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开辟新水源,2003年底投资建设了海水淡化项目,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反渗透工艺,总投资5000多万元,装置日产淡水量5500吨,在国内同类装置中规模最大,并于当年一次投产成功。源源不断的海水被海水淡化装置制取为除盐水,通过工业锅炉产出高压蒸汽,为生产提供动力。目前经海水淡化产出的除盐水已占大连石化公司锅炉发汽用水20%以上。据统计,自2003年11月海水淡化装置开工至今,共产出淡化水800多万吨,年增经营收入1800万元,并为大连石化公司节省淡水增容费2000多万元。2005年初,他们上马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日处理量3万吨的中水回用项目。这个项目是以大连市春柳河污水处理厂的二级排放水为原水,经过处理产出可作为炼油厂锅炉补水的一级除盐水和生产装置用的循环水。该项目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日处理量1万吨,已于2005年年底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从2008年年初开始施工,并于当年12月份完成工程中交,按计划将于今年1月中旬实现投产。

      为了普及清洁能源,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大连石化公司成功调和出质量达到欧Ⅳ标准的京Ⅳ汽油,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大连石化共向北京输送93号和97号京Ⅳ汽油近10万吨,为保障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清洁做出了贡献。

      传承“铁人”风骨 践行时代使命

      大连石化人传承“铁人”精神,为新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曾有“中国早期炼油技术工人的摇篮”和“哪里有炼油厂,哪里就有大连石化人”的美誉。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司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崇尚奉献,尊重知识的良好风气。新一代大连石化人的精神风采更动人,他们将“铁人”风骨与崭新时代相融,在他们身上,既体现了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又具有学习创新、竞争拼搏的时代精神。

      大连石化人在2000万吨扩能改造工程中,勇挑重担,锐意创新,生产新区的七套生产装置原油一、二次加工量达1000万吨/年,人员却不到300人,而国内同等规模的炼油厂职工至少需数千人!这个“落差”凝结着大连石化人的心血和汗水,更是他们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

      按计划,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联合装置要在新区第一个建成投产,打响头一炮的任务落在了被称为千万吨蒸馏装置领军人的中国石油榜样邹本泽肩上。要保证装置平稳开工,必须有一套符合技术要求和实际情况的操作规程,并对职工进行培训。但等到装置建成后按照现场情况编写规程,时间根本来不及。邹本泽靠着丰富的经验,组织技术人员用3 个月时间编写出了装置开工过程中的14个稳态,2445个操作步骤,其精细程度受到专家好评。蒸馏装置有60多米高的炼塔,各种阀门2.5万个,管线总长7万多米。邹本泽每天带头巡检和检测设备,一天至少走20多公里,常常连续几天不回家,人累瘦了一圈。

      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助理、生产新区主任马强今年刚三十出头,可是这几年的操劳已让他两鬓染霜。他说,“忠诚使命、不辱使命、践行使命,我们可以对家人、对孩子说对不起,但却不能对生产、对装置说对不起。”

      生产新区装置大、设备大,管理和操作没有经验可循,只能靠职工自己摸索。装置开工中,管理和技术人员与操作员一起干,碰到问题一起研究解决。今年28岁的加氢裂化装置工艺员张维老家在四川汶川,2008年5月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张维家的房子损坏,被有关方面挂上了红色的危房标牌。他把父母接来大连后坚持加班加点,晚上忙到深夜就在会议室的椅子上睡一会儿,赶不上吃饭就泡一包方便面,吃了多少方便面连自己也数不清。

      因为有了传承着“铁人”精神的这样一支优秀职工队伍,大连石化取得了今天的辉煌业绩,在“国内争排头,国际创一流”的征程上,大连石化人将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化
    分享到:

    上一篇:金融危机带来契机石化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上一篇:大连石化2008年创新高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