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石化建设施工现场。 郜会龙 谭中一 摄
广西石化10万吨级原油码头。郜会龙 谭中一 摄
加大滩海勘探力度。 韩杰 摄
南堡油田1号人工岛。张常忠 摄
湛蓝的大海,秀美的山川。广西北部湾畔一座现代化的石化城依山傍水,正拔地而起。
她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炼油工艺技术,采用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而建成投产后所用原料也将是来自海外的石油。到2009年底工程竣工时,广西钦州港工业区将呈现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炼油基地,南国大地上将从此再添一颗璀璨的石化明珠。
12月19日,走出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踏上八桂大地,沿南宁到钦州的高速公路一直南行,海的气息越来越强烈。终于站在了南海边,极目远眺,感受着大海的自信、坦荡和深邃。
观念转变:
发展才是硬道理
占地3200多亩的工地上,焊花点点,机声隆隆,上千台施工机械挥动着长臂,上万人的建设者忙碌在罐、塔、管织成的钢铁“森林”中。偶尔还可以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管理人员穿梭其中,这里的施工人员每天都多达万人。一座现代化的炼厂已初具规模。
“我们所用的设备、技术、管理方式,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只要是先进的东西我们就引进,一切服从于建设国际水平大炼厂这一大目标。”广西石化公司总经理吴恩来自豪地说。
他言谈间流露出来的包容和自信,让人体会到这些年来中国石油在对外合作中磨砺出的那份成熟,从起初的保守走向开放,从胆怯走向从容,如今俨然已成为一位“长袖善舞者”。
发展才是硬道理。石油工业开放之初,还有“出卖资源”、“丧失主权”的置疑声音,可是随着合作经营越来越多地解决了技术、资金、资源、先进管理模式等的短缺后,这种论调就不攻自破了。
经过30年的磨砺,今天的中国石油已彻底打破思想禁锢。开放的姿态,合作的诚意,规范的程序,洋为中用的理念,让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方式等“优良资源”,迅速向中国石油工业的“生产线”上汇集,成就着一个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腾飞的梦想。
技术引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其实,几乎所有的炼油技术,我们中国人都能干,但是产品的收率、能量消耗、长周期运转、环保效果等,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些差距。这样大规模的炼厂,一丁点的落后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炼厂的先进性,所以必须用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建设一流的炼厂。”吴恩来如是说。
广西石化有一流的工艺技术,他们的三套主体装置专利技术和其他炼油装置非专利技术、一套聚丙烯装置的工艺技术,均通过国际招标,从国际知名公司引进。
设计水平也是一流的。设计难度较大的催化裂化、连续重整、加氢裂化三套装置,引入国际知名的设计单位;连续重整装置和加氢裂化装置由西班牙TR公司和华东设计院合作完成;催化裂化装置由台湾中鼎公司和华东设计院合作完成。
单就环保技术而言,广西石化从法国德利满公司引进全套污水处理工艺包,凭借这种先进的技术,广西石化就底气十足地主动把原定的国家二级污水排放标准,提高为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这意味着外排污水中的石油类、COD、氮氧等主要污染物含量,至少要减少一半。
“处理后的污水清亮程度,跟这瓶矿泉水差不多,完全可以用来养金鱼。” QHSE中心副主任唐智和指着一瓶水说。这对保护 “中国最后一片干净海域”的广西北部湾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这种博采众长的技术引进,让广西石化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建设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炼厂。
引进来的不仅仅是现成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引进过程中,我国石油技术人员,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自我研发出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12000米钻机、Eilog测井系统、钻井顶驱技术等,在某种程度上说都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有着密切关系。
管理引进:
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
千万吨的大炼油生产运行只需要500人,而国内同样规模的炼厂原定的人员至少需要5000人以上。
如此精干的员工队伍、如此高效的生产运行方式,国内十分罕见。“这也是国际最先进的水平。”吴恩来肯定地说。
其实,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结构,得益于广西石化采用世界先进的IPMT(联合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石油工业习惯于采用会战指挥部的建设模式,工程建设人员在工程建成后就转化为生产运行人员,这样往往造成企业员工队伍庞大、专业化水平差、管理粗放等问题。
而在广西石化采用的IPMT管理模式下,管理团队由业主方(即广西石化)、英国AMEC管理咨询公司以及中国石油所属的寰球工程公司和华东设计院等为代表的设计施工方组成。工程建设完成后,团队立即解散,只有业主方的人员会留下来,避免了企业队伍的膨胀。
建设过程中,安全、质量、成本控制等专业性强、标准高的关键岗位,都由AMEC公司来做,同时他们还提供项目管理程序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安全、质量、投资四大目标的全面受控。
“外方主要是为我们制作了工作标准和规范,他们做了近300个程序文件,把一整套的工作流程都规定好了,一切按程序来,减少了中国人传统的随意性,保证了工作平稳、受控。”联合管理团队控制部主任韩黎明这样介绍了外方管理的重点。
外方的管理工具功能也十分强大。如此大的项目,开工两年来已形成了2万多个各类文档,几个火车皮也装不下,现在每天都要处理200多个。如果用传统的手工记录、归档、发送,就是几百人来处理也不够。可现在管理人员运用数据库信息技术,只需轻点鼠标,几分钟就可以把文件发到各项目部、监理方。文件来回签收,清清楚楚。
专业化、流程化、扁平化,是将来广西石化现代化管理最显著的特征。大炼厂没有分厂,也没有车间,只有生产运行、QHSE、动力、机电仪、储运5个中心,生产运行中心主任可以直接指挥到操作工人。“一竿子插到底。”用工少而且反应迅捷,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科学高效。
资源引进:
学会两条腿走路
年加工原油将达1000万吨,平均每3天就必须有一条装载10万吨的油轮舶岸,才能满足加工需求量。可是面对广西石化大炼油的“大胃口”,吴恩来却自信地说,“油源根本不成任何问题。广西石化的油源主要来自非洲、中东、中亚等国际市场,加之地处沿海,海上运输十分便利,对油源保障十分有力。”
而且广西石化炼油装置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原油来源的多样性,加工幅度宽,可以炼制来自不同地区的多种原油。每年吃进1000万吨海外原油,生产出700万吨成品油,这将极大地缓解西南各省区不时出现的“油荒”问题,打破制约西部大开放过程中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
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少红说,作为广西目前投资最大的单项工业项目,广西石化投产将形成4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不仅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还将带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石化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
截至2007年年底,三大石油公司海外原油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达到8800万吨和4100万吨,相当于国内原油年产量的近一半;海外天然气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已分别达到80亿立方米和60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石油海外原油、天然气作业产量分别为6023万吨和55.6亿立方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从当初海洋勘探开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到今天中国石油与全球几乎所有大石油公司都有紧密合作,中国石油走过了三十年合作、引进、学习的不平凡历程,成就了今天全球前十大石油公司的地位。
展望未来,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千秋伟业,任重道远,让我们继续沿着这条改革开放的大道,以迎向大海的胸怀,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