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滚动勘探在准噶尔盆地沙漠腹部获得重大成果,莫北凸起整装探明稀油优质储量约4000万吨,落实产能81万吨。”这是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薛新克在中国石油2010年度油田开发年会上向会议代表介绍的信息。
这一天是冬至,这个消息无疑是冬天里的暖流。
“对石油行业上游油气田业务来说,抓资源是最重要的。”这句话,薛新克提高声音,强调了两遍。显然,2010年他们“抓”到了,还抓了一条大鱼。这条大鱼对于新疆油田来说得之不易,同时,作为在老油田找到的规模储量,莫北新发现也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我国油田多数为上世纪勘探开发的老油气田,如何找到更多的油气储量以保障稳产上产,成为困扰老油田发展的难题。
此次莫北地区取得的突破是在长时期勘探开发的老油田获得的新的大发现。无论是发现位置,还是发现效果,均为其他老油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莫北地区的勘探开发历程可以追溯到1998年。新疆油田在莫北凸起部署两块总面积达755平方千米的三维,几个月后有了莫北2井等一系列发现。至2005年年底全油田累计生产183.6万吨原油。
老树还会发新枝吗?油气田发现的行动常常被找油者自身的思想所禁锢。一遍遍面对以往的资料,一次次固守旧有的认识,莫北地区的发现因此停滞下来。
“在新油田找油,可以用老办法;但在老油田找油,必须用新方法。”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华莱士·E.普拉特所著《找油的哲学》,这样告诫过世人。莫北地区新发现与这一“哲学”不谋而合——“后来,我们抛开原来的思想和认识,思路一变天地宽”,薛新克表示。
中国石油曾提出要“突出富油气凹陷和区带精细勘探”,莫北地区新发现正得益于对这一油藏评价精神的完整贯彻。2006年,新疆油田对全盆地剩余资源量进行调查,锁定富油区带5个,莫北凸起为其中之一。
对莫北凸起的层层分析,让莫北新发现更加有理有据,顺理成章。
区带评价剩余资源丰富,达到3.19亿吨;西邻盆1井富烃凹陷,是油气由低部位向高部位运移的区域;断裂发育,油气疏导体系完备;三工河组三角洲砂体发育,具备大、中型油气成藏潜力;莫北凸起已发现多个油气藏;油气藏发育主要受断鼻、断块构造控制;滚动勘探开发中已展现出较大潜力——七条原因,预示莫北凸起是一复杂断裂带,油气有望叠合连片。
再仔细查找以往失利因素。沙丘起伏大,三维资料品质差;小断层难以识别,构造解释精度低成为阻碍新发现的两大主因。于是,提高资料品质成为首要的行动。新疆油田开始策划对莫北2井区进行连片重新处理解释,莫109井区实施新三维采集。
以往三维地震采集是50×100米大面元,这次采集的是25×25米小面元精细三维。在以往微测井32口的基础上,又补充34口,解决了因沙丘起伏大导致静校正难度大而资料品质差的难题,由此,莫109井区地震资料得到显著提高。莫北2井区经过小面元三维重新处理,资料品质明显改善。
除精细采集、精细处理外,精细解释也为资料的高品质增加了保障。为确保解释精度,新疆油田引入东方物探、杭州地质等多家科研队伍作为技术支持。这些“第三只眼”在彼此独立又互相竞争的关系中,带来了不同的解释方法和效果。方位角扫描、倾角扫描及岩层相干等多种方法,精细解释刻画断层。这一系列的精细油藏评价正如一张细密的网,抓住了以往的“漏网之鱼”——新发现圈闭12个、断裂34条。莫北油田新增含油面积48平方千米,实现了油气藏叠合连片,储量翻番,累积探明油气储量达7822万吨。
现在莫北油田已获工业油流17井25层,平均单井日产油18吨,已建产能41万吨,储备产能40万吨,获得良好开发效益。莫北新发现将使石西作业区产量重上百万吨,并有望达到150万吨。
莫北油田的新发现是油藏进攻性评价成功的范例,但并非是新疆油田进攻性评价的第一次成功。如果加上此前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风城地区探明的2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十一五”期间,新疆油田依靠进攻性评价,已经获得了3个重量级发现。新发现如此密集和重大,在老油田中实属罕见。
新疆油田开发队伍也是一支重要的找油力量,油田公司非常重视这支队伍。
为加强勘探开发有机结合,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以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油田公司2006年设置了油藏评价处,勘探院和各采油厂也下设相关进攻性滚动评价组织。这是一个囊括了几百人、由勘探和开发技术人员组成的组织架构齐全的油藏评价系统。通过机构完善,使不同专业人员找油建产理念的相互融合,同时加大发现油气资源和资源向产量快速转化的力度。
新疆油田进攻性评价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坚决贯彻蒋洁敏总经理“整体勘探、整体开发”的工作要求,在于他们从油田实际出发,提出“四立足四加强”的工作方针。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适合新疆油田的精细油藏评价之路。
精细油藏评价为新疆油田频频捕获“漏网之鱼”。莫北油田新发现不是第一条,也不会是最后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