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华池镇北石油勘探项目采集完成76炮,这也是东方物探长庆物探处应用非纵技术生产的第5437炮。非纵技术是长庆物探人在黄土塬山地地震勘探的一项“独门兵器”。多年来,长庆物探经过持续技术创新,形成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推动油气发现不断迈上新台阶,为长庆油田大发展助力。
地震勘探之困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这里“半盆油,满盆气”。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井井有油,口口不流”的状况却困惑着石油人。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难在哪呢?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层深埋在2700米至4000米,油储层深埋在1000米至3000米。要在这样的地层中寻找厚度仅有5米至10米的有效储层。”东方物探长庆物探处总工程师邓述全这样描述。储层薄、埋藏深等特点,使这个盆地地震勘探步履蹒跚。
地面上,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沙漠区低信噪比和低分辨率是困扰地震勘探的难题。南部黄土山地区地震波衰减十分严重,被称之为“啃不动的硬骨头”。“物探大突破,油气大发展”。反之,物探技术的相对滞后成为制约长庆油田发展的瓶颈之一。
打破勘探瓶颈
1980年以来,长庆物探处科技人员瞄准世界前沿石油勘探技术,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鄂尔多斯盆地特点的技术系列。配合油田在确定井位、提交储量、综合地质研究等方面,充分发挥地震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一系列创新技术在不断探索应用中沉淀下来。在北部沙漠区实现高密度、全数字、大偏移距、适中覆盖、逐点设计的先进生产方法。在南部黄土山地,形成黄土山地多线勘探技术,形成了非纵地震勘探技术。
2000年8月,苏里格气田诞生。面对世界上罕见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苏里格气田,长庆物探处更是科技攻关的先锋。在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丛式井开发中,钻井成功率大幅提升,较原来提高10多个百分点,气层钻遇率也达到95%以上,苏里格“三低”气田得到有效开发。在盆地东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山地区,通过黄土山地直测线、多线地震勘探技术系列的应用,配合油田探明了神木、子洲气田,确保了大气区的有效开发。
核心技术耀群星
在长庆物探不断涌现出的技术创新中,全数字采集技术和非纵勘探技术成为众多创新成果中的亮点。
全数字检波器是一种高灵敏度数字加速度检波器,较常规检波器能够接收到更加丰富的地震信息。利用这一优势,长庆物探在北部沙漠区,应用高精度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获得理想的震采集资料。苏平14-2-10井,获无阻流量101.5万立方米/天。全数字采集技术在盆地南部黄土较薄区的成功应用,不仅填补了国内外数字检波器在陆上大范围成功应用的空白,而且实现了盆地地震勘探从模拟勘测到数字勘测的第一次历史飞跃。
黄土山地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低的难题一直困扰着物探人,而鄂尔多斯盆地“三低”的特点,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不适合开展大面积的黄土山地三维勘探。黄土山地非纵地震勘探技术因此而生。
“形式上它是从二维勘探的炮检点同线,向三维勘探的炮检点同面进行的过渡,生产方法还是采用二维勘探模式,效果不仅可以与三维勘探相媲美,勘探投入相对于三维勘探还可以大幅降低,非常适合长庆油田‘低成本’发展战略。” 邓述全总工程师说。
2007年至2009年,长庆物探利用非纵地震资料共提供石油钻探井位50口,采纳37口,预测46个层位,符合33层,地震预测符合率为71.7%。
“建设西部大庆,资源是基础。寻找资源,物探技术攻关是关键。技术创新如同是一场永不闭幕的会战,是我们寻找油气不竭的动力之源。” 长庆物探党委书记赵秀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