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许忠 通讯员伍正华)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油田一口井不久前压裂后,吐哈油田技术队伍应用气举工艺排液,日产量从10吨上升至28吨,到10月21日稳产在25吨。
负责气举技术服务的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气举中心副主任王振松说:“比起替原油这样的常规工艺,气举返排缩短了五六天的工期。”
提速压后返排,其实只是“吐哈气举”破解的让纳若尔油田原油生产三项难题之一。今年以来,来自吐哈油田的气举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围绕让纳若尔油田原油生产难题,展开技术攻关,先后帮助油田解决了井底积液、地层污染、压后返排三大问题。
随着油田持续开发,地层压力下降,油井陆续出现井底积液现象。积液越来越多,就会压住油层,降低单井产量,严重者甚至导致无法生产。针对这一难题,吐哈气举工程技术人员改变“等差设计”模式,引入“变差设计”思路,优化井下气举管柱,并将气举深度从2700米加深到3100米,成功破解了井底积液难题。该技术现场应用后,让一批低产井恢复青春,平均单井增产20%。
让纳若尔油田高含蜡,热洗成为定期进行的维护作业。由于地层压力持续降低,热洗液体容易深入油层,一方面容易污染产油通道,降低产量,另一方面会降低热洗效率,影响热洗效果。技术人员的解决思路是给井下油管装个“门”。热洗时把“门”关上,避免洗井液接触地层。热洗完“门”打开,即可恢复生产。
压裂是油井增产的一项措施。在让纳若尔油田,以往压裂作业后往往采用油替原油的方式返排压裂残液。随着地层压力降低,这种常规排液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吐哈气举技术人员研发出高压气举工作筒,使得井下管柱不仅能满足气举生产需要,而且还能适应压裂作业要求。应用这项工具后,压裂、排液、投产可以使用同一趟管柱,压裂改造、气举生产实现一体化,不仅加快了排液速度,而且还节省了更换管柱的时间和费用。应用这种新方法后,压裂增产效果明显,平均单井增产超过15吨。
王振松说,正是因为帮助油田业主解决生产难题,吐哈气举才得以走进哈萨克斯坦。由于油藏的复杂性和高含硫特点,让纳若尔油田气举采油试验效果不理想,现场应用8口井,7口井出现断脱被迫关井停产,而勉强生产的1口井产量较低。2001年,吐哈气举两名技术专家主动赶到,承诺“不签协议,不谈费用,问题解决不了立刻走人”。两位专家“一井一策”量身定制工艺方案,8口井一一青春焕发,平均单井日增产量40吨。
目前,让纳若尔油田气举采油井占到油田总井数的75%,依靠气举方式生产原油产量占到油田总产量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