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镇海炼化烯烃部获悉,投产4个月的镇海100万吨/年乙烯工程,已经实现了满负荷运行。8月,乙烯工程(不含合资企业)实现利润2.56亿元。
镇海炼化乙烯工程投资概算近235亿元,共浇筑混凝土92万立方米,接近杭州湾跨海大桥的1/2;用钢40万吨,相当于建10个“鸟巢”;焊接管道逾404万寸径,敷设各类地管262公里,相当于宁波、杭州打个来回;敷设电气、仪表电缆8292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巴黎。
3年前,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打下第一根桩。公司领导班子的认识高度统一:一流工程需要一流队伍,一流工程需要一流的质量控制体系。
镇海炼化乙烯项目管理委员会坚持质量管理体系全覆盖和全员原则,建立了覆盖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经理部、运行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第三方检测单位等多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我的乙烯、我的责任”主题教育,按照权责对等的要求,将质量管理的责任清晰分解到全员全岗位。
镇海炼化全面推行文本化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乙烯项目质量控制点设置导则》等12项质量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及时修订和完善,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的制度化体系,以白纸黑字的文本化制度、文本化导则、文本化流程等规范各类质量行为,全程留痕迹,全程可追溯。
坚持源头控制原则,从源头上抓好人和物的管理与控制,从抓200多个工程合同的招投标,到抓先后参与工程建设的7万多名建设人员的技能素质,到抓5054台各类设备和40多万吨材料的进场检验,从根本上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设计质量是源头。镇海炼化强化技术交流、技术方案评审、设计输入输出条件审查、设计变更管理和设计协调等工作,建立了对设计单位的评价考核体系。在详细设计结束后,要求设计单位全面开展复查工作。在此过程坚持一票否决原则,任何工作都必须以质量为本。质量控制部在招投标过程、工程款支付、考核管理等方面拥有一票否决权,树立起质量控制部说一不二的权威形象。
严控乙烯建设物资质量。他们强化第三方监造管理,制定了监造商考核体系,要求监造单位每天提供监造日报,确保监造质量。同时,强化业主驻厂监造,共派出109人次驻厂监造。对重要设备,打破常规,不定期“飞检”,加强对制造环节的过程检查,并做好赴厂验收,最大限度地把质量问题和缺陷消灭在出厂之前。同时,强化开箱过程管理,把牢进场检验关。强化设备开箱管理和材料到场检验,严格明确必须到场的各类专业人员和运行部人员,签字确认,永久追溯。对现场合金材料,专门制定了“入库检测100%、施工单位检测100%和投产前业主检测100%”3个100%的标准,层层进行质量控制。
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镇海炼化创新实践了以业主为核心、以监理和第三方检测为延伸的“小业主、大监理”模式和“工程、生产A/B角转换”模式。要求施工单位建立符合乙烯工程质量管理要求的质管体系,确保层次管理到位。施工过程中,上道工序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对暴露严重质量问题的项目及时亮“红牌”,必要时进行停工整顿。他们还设立“质量曝光台”,对质量问题及时曝光。将焊工、热处理工等7种与工程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的人员进行现场二次取证,合格后发放作业证并持证上岗。据统计,共对3334名特种人员发放二次作业证,建立了档案,共查处假焊工资格证116本。
在建设过程中,镇海炼化乙烯工程先后5次接受股份公司工程部、中国石化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的质量大检查,两次接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组织的创建国家优质工程过程检查。镇海乙烯工程今年4月开车一次成功,创造了百万吨乙烯工程国产化率高、业主管理人员少、建设工期短、开工周期短等多项工程建设和装置开工纪录,并实现投资节约和重大安全、环保、质量、治安、交通事故为零的目标。
相关报道:
质量领先一步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随着三株、三鹿、丰田等企业先后因质量问题陷入危机,没人能否认质量问题与企业生存息息相关。所以,从理论上讲,多数企业,只要不打算关门倒闭,对质量问题都是比较重视的。
但是,即便是重视,质量问题还是不期而至。这其中有管理不善的原因,有个别人投机取巧的原因,有少数人非法牟利的原因。一个企业出现大的质量问题的时候,从根本上看,原因还是在于发展过程中,对一些矛盾关系处理不恰当。
首先是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已远不同于手工业时代的发展速度,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资产、销售收入上千亿元甚至万亿元的企业不断增加,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体现在规模实力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的企业,必须要考虑的是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增长。但是如果对产量、销量的增长追求过度,属于内涵层次的质量问题有时就容易成为牺牲品。速度与质量,孰轻孰重的矛盾不知不觉地凸显出来。在日前召开的质量工作会上,中国石化明确指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做大与做强的关系,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其次是成本与质量的关系。企业竞争,一是体现在规模和实力上,二是技术领先性,三是成本。低成本一度是日本车系与欧美车系竞争的“杀手锏”。但是当企业追求销量和利润最大化时,对成本的控制必然就过于苛刻,而过于苛刻的成本控制,就容易导致偷工减料,导致质量下降。要低成本还是要高质量?丰田危机已经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当控制成本与质量出现矛盾时,显然还是要先保质量。质量是百年老店的根,企业不能自己把自己的根基挖空。降成本,还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实现。
再其次是企业内部不同流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当前,人们对一个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不仅仅是静态的,更是包括了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企业都要受影响。但是,在当前的考核理念下,人们容易满足于只要在自己这个环节上不出问题就可以了。这种狭隘的心理,显然无法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因为生产或施工的过程有不确定性,上一个环节把质量浮动的空间卡死了,下一个环节就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如果上一个环节的操作能够把质量要求提得更高一些,显然能够为下一个环节应对生产中的变数创造条件。所以中国石化提倡,“不要只看标准,要看自己能够做得多好”。
中国石化已经把“质量永远领先一步”确定为质量方针。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些可能出现的矛盾关系,才能确保这一方针得以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