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认真践行“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市场”的理念,把科研舞台搭建到油气勘探开发的前线,发挥科技创新的“推进器”作用。
早在2002年,石勘院就根据西部油气勘探需求,在新疆乌鲁木齐成立了西部分院,100余名科研人员长年驻扎现场,深入油田勘探开发一线,围绕生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他们立足于寻找新的勘探目标,开展了塔河地区九联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处理解释与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了蓬莱坝组大型的背斜构造,新增有效勘探面积近3000平方千米。面对缝洞型碳酸盐岩石油开发这一世界难题,科研人员与西北油气分公司人员并肩作战,开展缝洞储集体刻画、提高采收率等研究,为塔河油田的稳产增产提供长期技术支撑。2008年石勘院与西北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09年成立了西北勘探研究中心,50余人与西北分公司科研人员合署办公,为西北新区勘探突破工程和老区增储上产工程提供支持。
华北是近年中国石化天然气产能建设的重要阵地。针对集团公司和华北分公司天然气建产需求,石勘院科研人员深入气田现场收集资料,及时评价新产能建设区块,紧密跟踪方案实施情况,并提出调整建议。几年来,累计建议井位800余口,钻探成功率90%以上,科学指导了大牛地气田第一个10亿立方米产能和第二个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被华北分司评为“突出贡献单位”。石勘院在服务大牛地气田开发实践中也形成了多子波分解、叠前弹性参数反演、薄储层水平井预测等新技术。
东北也是石勘院服务的重要对象。2004年,石勘院与东北勘探新区项目管理部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2008年又与东北油气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石勘院组建由8个研究所参与的多专业攻关团队,科研人员深入油田现场,分析生产中的难题,重新认识松南火山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查清气田主体范围和有效厚度展布,重新核算气田储量规模及单井产能,提出开发井位优化调整建议,研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这些成果对松南气田1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顺利投产、东北新区突破发现和老区增储上产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