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解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技术有实效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填理场在各个大中城市相继投入运营,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如何得到有效处理,以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江苏省省级环保科技项目——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项目处理技术和示范工程分别通过了省级专家论证和工程项目的验收,为有效破解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处理“顽症”铺平了道路。
处理垃圾渗滤液高污染负荷问题
选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示范点
目前,江苏省13个省辖市和30多个县级市已相继建成了规范化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但是,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处理,却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一道技术难题。针对这一状况,2006年10月,经江苏省环保厅批准,确定把“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项目”,列为省级环保科技项目,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此项目针对国内垃圾渗滤液高污染负荷和综合污染问题,确定通过深入调查和比较分析国外先进的“生化-膜滤组合” 工艺以及常规处理工艺在国内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优选技术方案,优化工艺参数,集成吸附技术进行再创新,优化渗滤液处理系统,进尔开发出适合国情的高效、低成本、稳定的处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在省内建成一个垃圾渗滤液处理示范工程,使处理后水质稳定达到最新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一级标准,为江苏省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起到示范作用。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课题组,首先对江苏省各地(13个地市)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及其污染状况进行专题调查。主要包括:各地垃圾填埋场的数量和垃圾处理容量,填埋场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渗滤液的排放和污染状况,填埋处理的方式、技术、运行成本、维护情况及后期效果,典型垃圾填埋场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状况等。完成了全省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及其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和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典型技术与工艺调研报告,并优选出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示范点。
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
充分解决垃圾渗滤液的复杂污染问题
据悉,由于垃圾渗滤液具有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巨大、有机物和氨氮浓度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特点,因此,课题组在选择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时,反复测定了垃圾渗滤液的各种成分,全面分析了各类污染物的特点。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技术对策。经过近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先后通过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小试和中试,在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又改进了组合工艺,设计出主要包括膜生化反应器、纳滤和树脂吸附3个主要工艺。同时,又对调节池二次污染、生物脱氮、生化膜保养和深度处理出水等技术难题进行了破解。创立了适合国情的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即 mbr+nf组合技术)。通过实地应用表明,这种新技术不仅对可生化性能较好的低龄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而且对老龄的、可生化性差的渗滤液,也能做到稳定处理,达标排放,抗冲击负荷效果较好。同时,通过程序设定自动监控进口管式超滤膜的使用状况,并对超滤膜进行及时冲刷和清洗,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2~3年,延长到4~5年,大大降低了运行中膜的更换费用。
江苏省环科院在承担这个项目中,还在常州市夹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示范工程,并成功应用了mbr+nf组合技术。与传统的生化水处理技术相比,这种新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出水已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三级排放标准,辅以纳滤技术作为深度处理,出水水质已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据统计,应用mbr+nf组合技术来处理垃圾渗透液,建设规模为每天处理100~1000吨的处理设施,每吨一次性投资仅为3.5~4.5万元,每吨渗滤液处理费用为20~30元,明显低于目前其他处理技术。而处理后的达标废水,可作为中水回用或绿化降尘使用等。
在江苏省环保厅主持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和工程示范项目技术专家论证和工程验收会上,专家们认为,这个项目主要针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治理问题,比选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典型技术与工艺,研发了以膜生化反应器为核心的垃圾渗滤液技术,并建立了示范工程,对全省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处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此项目使处理后水质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控污染控制标准》一级标准,技术先进,成本合理,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重要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