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市场观察 > 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建设方向

    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建设方向

    来源: 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2-03-21 访问:

      中国环境报记者 曹俊

      来自财政部的消息称,中央财政近日下拨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资金17亿元,加上之前预拨的36亿元,2012年拨付资金已达53亿元。

      据介绍,中央财政实施“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严寒地区55元/平方米、寒冷地区45元/平方米的标准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予以补助。2012年,预计将完成节能改造面积1.9亿平方米,近300万户居民将住上“节能暖房”。

      “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30%,一些大城市甚至达到40%以上。”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筑节能推广工作,他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下一届我还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将继续推动建筑节能立法工作,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72亿元,按2020年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的水平计算,由现在到那时,需新建住宅200多亿平方米。

      建筑与住宅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能源供应提出了严峻挑战。

      建筑节能需要哪些政策?

      建议完善标准体系,配套激励政策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重大。北方地区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南方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尚未有效开展,同时全面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况平接受采访时表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已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4亿平方米以上,启动和实施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000万平方米。

      随着《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相继出台,建筑节能被纳入了依法治理的轨道,也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原则、实施步骤、技术方案、验收评价和融资渠道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是,现在国家对低碳建筑的应用还比较少,主要原因是行业还没有制订出相关标准,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况平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绝大部分既有建筑普遍存在建成年代久远、产权形式复杂、结构形式各异的特点,实施节能改造前期调研、协调的难度较大;二是缺乏调动既有建筑所有权人进行节能改造积极性的激励措施,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实施难度很大;三是当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往往由政府部门引导、推动,尚未形成主动进行节能改造的市场化机制。

      “因此,‘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国家提出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任务,必须尽快明确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况平认为,要建立不同气候地区、不同类型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技术标准体系并开展示范,科学指导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肇毅建议,要制订绿色建筑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结合各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建立针对性和可行性强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

      此外,他建议,在鼓励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应用的同时,还应鼓励因地制宜地利用传统环保型材料。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一直致力于节能玻璃的研发推广,同时关注建筑节能工作。他建议,应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技术指标;在强制推广节能建材的同时,辅助以经济激励等配套政策;加强对绿色建材企业的管理力度,通过减免税等政策扶持符合要求的企业发展。

      王刚还建议,加大建筑节能监管力度,建立建筑能效标识制度。同时,加强绿色建筑的舆论引导和监督,提高相关主体的节能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况平还建议,应参照国家在北方地区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给予55元/平方米补助的经济激励措施,明确支持南方地区实施节能改造的财政补贴标准,并进一步研究落实除财政补贴以外的其他财税激励措施。比如,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基金,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补助等。

      新能源建筑一体化能否推广?

      预计未来可替代全社会30%左右的年用电需求

      “新能源建筑一体化(BIPV)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说。

      所谓新能源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建筑物屋顶、外立面相结合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功效。

      目前,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已经对BIPV项目与电网之间实行双向净电量结算,使拥有BIPV发电设施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向电网输送的电量,对比自己的电费账单,与电网之间进行多退少补的双向结算,也就是只计算净消费。

      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建筑一体化的大规模应用可替代全社会30%左右的年用电需求。据测算,全国现有及新增新能源建筑物一体化潜在的市场装机容量,到2020年约为10亿千瓦左右,相当于新增368个葛洲坝或45个三峡电站,其潜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约13亿吨,约相当于我国每年排放总量的20%。

      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末,力争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主要为光电一体化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

      同时,政府补贴也向BIPV倾斜。根据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1月5日公布的《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对光电建筑的补贴标准比2011年提高了3元/瓦。

      李河君认为,大规模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产业的意义在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原材料到成品,直至最后的安装应用,是典型的工业化过程,尤其是拥有自主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横向涵盖了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4个产业领域,能够有力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能源建筑一体化市场潜在规模达12万亿元左右,除拉动等额的光伏组件和其他系统部件制造产出之外,参照投资拉动‘乘数’效应,又会带动两倍以上的上下游全产业链产出增长,总体拉动经济增长规模可达20万亿~40万亿元,累计创造4万亿元的财政税收。”李河君认为,若国家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得到落实,BIPV即可市场化。

      全国工商联建议,国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先试点后大范围推广的做法,对已建和在建的工商业及居民建筑,凡是经过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改造的,分别给予较大力度的契税、房产税等相关税费的减免政策,并将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改造作为新建建筑审批的先决条件,鼓励自发自用和上网,与电网实行净电量结算。同时,通过信贷优先、利率优惠等专项政策,鼓励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企业的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怎样步入市场?

      大型公共建筑的平均能耗是城镇住宅的5~10倍,节能潜力更大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通过节能效益分享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的方式,是一种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改造的服务机制,应大力推广应用。”况平认为。

      占城镇建筑总量不到3%、总量约4亿~5亿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单体规模大于两万平方米、且采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高,但节能潜力巨大。

      据统计,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平均能耗为101.77kWh/平方米·年,与我国城镇住宅单位面积能耗17.4kWh/平方米·年相比,大型公共建筑的平均能耗是城镇住宅的5~10倍。据测算,公共建筑节能潜力普遍在30%以上,有些大型公共建筑甚至可达50%以上。

      在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中,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原因何在?

      第一,单个项目商业合同额低,企业积极性不高。同样是节能改造,工业节能与建筑节能的合同额相差甚远,工业节能项目的合同额通常在千万级,而建筑节能项目的合同额往往只有数十万元。

      第二,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难度大。建筑节能综合改造包括建筑外围护结构、机电设备系统、室内环境调节装置、系统运行控制调节措施以及建筑设施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各项技术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节能效果,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行业内这样的公司还不多,多数节能公司只能提供单一产品或一两项技术,建筑节能改造中往往只能完成一些最容易的环节。

      第三,综合改造周期长、回报慢。综合改造是解决建筑节能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涉及现场测试和诊断、方案分析、图纸设计、产品选购、工程实施、系统调试直至常年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从前期洽谈直至投入运营,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而且不能影响业主的正常办公和经营。

      此外,综合改造投入较大,特别是建筑幕墙、门窗、保温等改造是节能的基础,单纯计算投资回报期往往在10年以上,见效较慢。

      第四,缺乏约束和惩罚机制。建筑节能是一个市场机制部分失灵的领域,激励和约束必须并重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国内针对建筑节能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奖励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但是,目前针对不节能建筑的约束极为缺失,尤其是对管理和使用的约束几乎是“真空”。据测算,运行维护和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对建筑节能的影响程度高达36%。

      政府机构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中节能资金来源最为稳定的部分,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资风险较小。

      因此,业内专家建议借鉴美国经验,把政府机构办公建筑作为合同能源管理的突破口,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政府机构签订长期的综合改造合同,全面进行综合改造而不是局部或单项改造。

      能耗定额是非常有效的约束机制,但由于建筑的复杂性,而且国际上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鉴,能耗定额的出台需要较长过程。

      在此之前,专家建议推行公共建筑能耗公示制度,定期在重要媒体上公布相关公共建筑的名称、业主以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3项信息。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配套出台公共建筑能耗公示惩罚细则,明确责任。

      目前,我国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补贴力度偏小,专家建议适当加大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补贴力度,尤其是提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补贴标准。同时,为鼓励综合改造,建议对达到改造规模或者节能量的建筑节能项目给予额外补贴。

      专家认为,通过适度提高公共建筑的水、电、气价格,比如采用阶梯价格等,可提高运行维护和使用者的节能意识,最终引导建筑节能依赖市场机制解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分享到:

    上一篇:新型环保公厕节水率达96%
    上一篇:环保专项整治监控477家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