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驻浙记者蒋萍本报通讯员杨振华
2005年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度全国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长兴县排名第51位。这是该县继2003年由上年的107位跃至63位之后,又一次漂亮的“撑杆跳”。两年“晋级”56个位次,长兴人创造的长兴速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
出题:以最大的勇气了解自己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长三角、环太湖经济圈“群雄崛起”之时,身处其中的长兴却明显慢了一拍。长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给全县上下出了一道题:重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评价:长兴的发展,正在于从自身实际出发,较好地汲取了“苏南模式”与“浙南模式”的精华,成功解开了催动县域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的“密码”。
破题:以最高的效率发挥自己
招商引资与激活民资“两轮驱动”——长兴是这样破题的。
长兴经济开发区建成短短几年就跻身“全省十强”,在这里,“海信”迁来了空调生产基地,“诺力”建起了亚洲最大的托板车生产基地,“巨能体饮”建成年产10万吨功能性饮料生产线;同时,连续几年举办“中国·太湖明珠——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浙商长兴论坛、长三角暨环太湖区域经济发展论坛……
长兴经济的另一只轮子同步高速旋转。2003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对全县gdp的贡献高达80.5%。2004年,县政府又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激活民资”。当年,全县民营经济上交税收占全部税收的60%以上。
解题:以最大的信心超越自己
进入快车道的长兴曾一度面临诸多“成长中的烦恼”,建材、纺织、蓄电池等“当家花旦”频频亮起资源、环境的“红灯”。
2004年春节前,长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一次被外界称为“不要发展”的会议,启动了纺织、铅酸蓄电池、矿山、耐火窑炉和包漾河饮用水源“五大专项整治”。
以经营石矿起家的“新明华”变成了一家以生产轻质碳酸钙、医药中间体为主的新型企业;长兴纺织企业“腾笼换鸟”,重点发展高档家纺、高档印染和后整理产品……
长兴县政府还在全省率先实行绿色gdp考核制度,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目前,全县16个乡镇全部完成了生态规划,环保投入已达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