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能源 > 二次能源 > 氢能 > 识破氢能源汽车的障眼法

    识破氢能源汽车的障眼法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0-10-01 访问:

      近年来,在各界热评驱动下,氢燃料汽车仿佛成为中国汽车未来价值取向。不过颇有些中国式幽默的是,由26位国内外传统发动机专家一年前联名提给国务院的质疑氢能源技术前景的信,却在前些日曝光了。

      联名上书的专家显然有些不识时务。因为一些中国企业已在此高科技领域做了些许努力:上海某新汽车企业已有喝“氢”的轿车亮相工博会;本土某企业将造时速200公里的氢燃料车,2010年实现产业化。而另外一些企业则正心急火燎地申报项目,惟恐未来走上“穷途未路”。

      如些光景,似乎民众不日即可开上新玩意上下班了。难道敢胆“棒喝”,出师无名?按照这些专家们的说法:所谓的“氢能源”实际上是用其它能源将海水转换成氢气,再用氢气作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转换为动力。这个过程中并不“溢出”任何“能”,“氢能源”实际是“氢燃料”。而氢燃料电池技术至少在50年或100年以后才能看出最终结果。就眼下来看,氢燃料车要成为主流,无疑是个天大的“真实谎言”。

      学术界“大声说话”,与此相反却是相关人士的保持沉默和轻描淡写。但这不影响国民意识的共同追问:让一个跨国商业“阴谋”曝光。氢能源概念始于三年前的美国,近年来被大肆鼓吹,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它的商业“障眼法”理解可有另外一故事做参考。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在研究中发现“陶瓷绝热发动机并不能提高热效率”,但美国厂商和相关机构故意虚张声势,诱导日本企业搞陶瓷绝热发动机。日本企业经过数年或十数年的努力后发现,它不能改善发动机的热效率,最终只能放弃。

      尽管有人认为这些专家们有点“一元论”,但我们仍然看到,在寡情薄义的逐利世界,在信任危机重重的社会氛围里,“正气”这个词仍是日常美学的最高尺度。文/徐学华


    氢能 新能源 二次能源
    分享到:

    上一篇:郭孔辉:氢能源仍是发展方向
    上一篇:26位专家联名上书质疑氢能源技术前景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