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开始逆转
今年,煤炭市场演绎了一出从供不应求到价跌滞销的大逆转,并且转换节奏非常快,从大涨到大跌只用了不到8个月的时间。
从今年1月份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开始,由于交通和电力的制约,煤炭开始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趋势。“5·12”汶川大地震后至电力迎峰度夏期间,煤炭紧张的趋势进一步加重,价格接近直线上扬。但到了8月下旬,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冶金、焦化、建材等主要煤炭消费行业开工不足,煤炭需求不振,煤炭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我省,以发热量 5000 大卡的动力煤为例, 2007 年末全省每吨为580 元,今年1至3 月份稳定在 620 元,4 月份开始逐月大幅攀升,到8月初达到 940 元的高点;市场上俏销的洗精煤则从2007年末的900元提高到8月初的1800 元,翻了一番。但到了8月下旬,煤价开始急剧下滑,以产煤大市济宁为例,5000 大卡动力煤出矿价格 9 月初跌破500元/吨,洗精煤价格已从1800元/吨跌破800元/吨。
价格大跌的同时销量也明显下降。记者从 11月 19 日召开的全省煤炭经济运行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截至 10月 15日,山东省属煤炭企业的实际存煤近 300 万吨,比9 月末增加150 多万吨。虽然有的企业主动采取限产措施,但存煤仍呈继续增加的趋势。而同期全省统调电厂库存煤炭已达 600 万吨,有的电厂甚至提出停发煤炭的要求。
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介绍,买煤方从原来的先付款后发煤,到如今既不付款也不要煤,煤价越降买煤者越是观望,越卖不出去煤价越易走低。由于销售受阻,新矿集团今年 10 月一个月内将煤价下调了3次。
煤炭需求减少,应收煤款却大幅攀升。今年9 月和 10 月两个月,仅两家大型钢铁企业就欠新矿煤款高达6 亿元。截至10月底,发电、钢铁、焦化等企业欠省属煤炭企业的货款已达61.38亿元。
卖炭难也影响到占全省煤炭工业半壁江山的非煤产业。10 月份,兖矿煤化公司亏损 1.78亿元,兖矿电铝公司亏损 3500万元。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卜昌森用二十字概括了当前的煤炭形势:销售受阻、价格下滑、库存增加、成本上升、欠款剧增。
煤炭销量和价格齐降是全国性的。据省煤炭运销协会提供的数据,9 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已达 1.67亿吨;而作为全国煤炭市场风向标的秦皇岛港,10月末的存煤已达到了 920 万吨,突破900 万吨警戒线。
再难也不搞恶性倾销
煤卖不出,继续产煤就面临着亏损,山东 243 家煤炭企业忧心如焚,并担心会重现 1998年至2000年3 年最困难时期。那场困难是由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 1998年,全省平均原煤价格从 150 元降到 80元,到2000 年,九成国有煤矿举步维艰,资产负债率高达 70% 以上,7 家省属煤炭企业的亏损额高达数十亿元。
尽管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忧心忡忡,但参加全省煤炭经济运行工作座谈会的煤炭企业负责人仍对山东煤炭业的未来充满信心。首先是省政府出台的 21项措施将拉动内需,促进煤炭需求的增长。再就是经过1998年至 2000 年期间煤炭市场恶化的洗礼,煤炭企业集中度提高,全省煤炭生产企业由 490 家减少到目前的 243家,尤其是各省属煤炭企业均实施了煤炭运销集中统管改革,增强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对山东煤炭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而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卜昌森表示。
同时,省属煤炭企业和地方煤炭部门负责人一致商定,要抱团渡过当前煤炭业的难关:从严控制现金流管理,在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杜绝赊账行为,宁可停产也不赊欠;越是在形势困难的情况下越不能竞相压价、越不能搞恶性倾销;在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更要以质取胜、以质量占领市场;建议成立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促进煤炭企业限产保价,协调省内煤炭供需关系,引导省内电厂使用本省煤炭,稳定山东市场煤炭价格;在危机中敏锐发现和牢牢把握机遇,夯实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利用山东煤炭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省外特别是国外寻找煤炭资源,为山东煤炭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源;同时,拓展非煤发展领域,实现煤与非煤错时、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