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煤价自7月中旬以来就冲高回落,至今下跌超过21.6%。
其中,自9月中下旬至今,国内煤价开始呈现凌厉的下跌走势,引起市场不小的波动,但其跌幅却大大低于钢铁、原油等其他商品,也远不及国际煤价一月40美元的跌势。
是下游的需求减弱还没有传导到煤炭行业?还是国内煤炭市场存在虚假繁荣?看似坚挺的国内煤价又能“挺”到何时呢?作为煤炭业老大的中国神华又将何去何从?
为此,11月17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神华董秘黄清,就煤价及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证券日报》:从大环境上来讲,目前煤炭价格持续回落,特别是在和石油价格联动性较好的情形下,煤炭价格后期的走势仍不容乐观。在石油价格持续下大跌、全球经济衰退加剧以及国际油价走低影响的背景下,神华如何抵御内在行业与外围环境的双重压力?
黄清:中国神华的外部经营环境,有“危”也有“机”。最近,国务院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因此我个人认为,明年中国GDP的增长应该在8%以上。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通过一些措施,全面降本增效,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中国神华的销售策略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签订长期供煤协议,互利共赢。因此,公司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神华的应对措施还在陆续制定。
《证券日报》:目前对于广东等地的企业来说,国际煤价下跌之后,澳大利亚国际煤价加上海运费之后要比国内煤价便宜。因此,很可能有一笔南方和沿海企业转而采用进口煤。这种态势发展下去是否会影响到国内煤价?
黄清:今年1-9月,全国商品煤销售量为19.72亿吨,进口量为3237万吨,进口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为1.6%,说明我国煤炭的对外依存度极低,国际煤价的短期波动对国内煤价影响不大。况且,出口量为3572万吨,净出口量335万吨,中国仍然是煤炭净出口国。
《证券日报》:由于煤制油会转化大量的煤炭,这将大幅增加企业的煤炭产量,并且煤制油可以使煤炭公司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到石化行业,进而抵御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我国煤制油项目虽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会,但也面临这项目投资巨大、技术有待成熟以及水资源、环保等方面的挑战。神华的煤制油项目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黄清:中国神华没有煤制油化工业务,煤制油项目属于神华集团。中国一次能源的现状为“富煤、贫油、少气”,发展煤制油化工产业,对于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煤制油项目技术门槛高、投资规模大、专业人才少、环境制约多,应该先示范、后推广,不能一哄而上。神华集团的煤炭直接液化工程是世界首次大规模商业化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原始和集成创新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神华集团正在认真解决稀缺资源相互替代、西部水资源缺乏、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
《证券日报》:公司公告称,“由于2008年第四季度经营环境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因此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受到影响。”所谓的“不确定因素”指的是什么?
黄清: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世界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形势严峻复杂,这就是我们指的不确定因素。
《证券日报》:在供需局势缓解,煤价上涨乏力的背景下,您认为解除限价令并在供需均衡条件下推进资源税改革的可能性有多大?
黄清:价格管制会扭曲市场信号,造成资源错配。当前,CPI大幅回落,煤炭供需平衡,其市场价格低于政府限价。继续进行煤炭价格临时干预的理论根据和实务需求都不存在,应该立即解除限价令。
资源税改革不论何时推出,相信都会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重在机制入轨,不会立即大幅提高企业税负,并能促进煤炭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证券日报》:十月份,不但国内港口煤炭发运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内煤炭均价也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回落。一些地方及乡镇小矿已经对此作出反应,开始减产,您认为市场拐点是否已经出现?
黄清:2007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9.5%,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煤炭是我国工业的基本口粮,只要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停止,煤炭需求不会出现拐点。
《证券日报》:预测2009年煤炭业的形势,有人说会比较严峻,您如何看待这个趋势?
黄清:2007年,中国消耗了当年世界煤炭产量的45%,创造的GDP只占世界的6%,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政府应该加强对煤炭产量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小煤矿的关闭力度,通过“关小上大、产能置换”,保证未来煤炭产量基本稳定。
2005-2007年,国家关闭小煤矿11155处,净关闭产能2.5亿吨。2008-2010年,国家将再关闭小煤矿4117处,净关闭产能1.5亿吨。只要煤炭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不失衡,煤炭市场不会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