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用付出代价的财富,只有付出多少的问题。在观察财富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财富是用什么样的代价换来的。一吨煤卖到上千元,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作出审视?
什么是代价?简言之,是为实现某种目标所承担的消极后果。与成本讲的是“合算不合算”有别,代价讲的则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只要讲到合理不合理,就不能仅仅用计算来衡量,而是必然涉及到一个价值评价。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刘鸿福表示,一吨煤,当它卖到上千元的时候,很多人看到的是它的光鲜。很少有人思考,山西开采一吨煤,付出的是什么?付出了多少?付出的和我们实际得到的是否匹配?
挖煤留下4亿立方米的“坑”
山西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全,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化工用煤应有尽有,基本上我们国家和世界上需要的煤,山西都有。山西河东煤田生产的焦煤,由于质量上乘,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都极具竞争力。
山西煤炭有的品种价格能卖到一吨上千元就高了吗?刘鸿福认为一点都不高。他说,还有不少人认为煤矿工人的工资高,对此,他也提出异议。他认为,煤矿工人大都集中在20岁至40岁,是没有专长的一些人,完全靠体力来养家糊口,过了这个年龄就不能再下矿井,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们去干什么?落下个工伤、工残的,他们后半辈子的保障依靠什么?只有今天的工资,才是自己唯一的保障,这何谈高。
这两年来,山西的煤炭产量在6亿吨左右。当有些人在算这些煤卖出去能赚多少钱的时候,刘鸿福给我们算出来的是另一个更触目惊心的数字。他说,挖一吨煤,会形成一个大约1立方米的采空区。6亿吨煤,就意味着山西的土地上又多了4亿多立方米的采空区。假设煤矿矿井高一米,这个采空区涉及面积相当于400平方公里。
400平方公里面积有多大?超过太原市一个万柏林区的面积了。
我省煤炭资源在高强度开发的同时,也造成了局部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采煤造成的地质沉陷便是严重问题之一。省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山西省因采煤造成的地下采空区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超过200万人。近三年以来,山西省对国有重点煤矿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将在今年年底基本结束,这次用于安置沉陷区居民等的各项治理总投资达68亿余元。和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同等重要的是,地方矿采煤沉陷区的治理也迫在眉睫,预计这项治理所需费用在230亿元左右。
采煤沉陷区危机四伏
8月9日,在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吕义清博士拿出一份研究报告,这份针对《太原市万柏林区地质灾害与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万柏林区地质灾害突出表现为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特点,也即采煤造成的地质沉陷。由此带来的是,区内地质灾害类型突出表现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山体滑坡及泥石流。
吕义清介绍,万柏林区形成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比较普遍,其空间分布范围及分布方向与煤矿开采状况密切相关,主要受采空区范围、采煤巷道方位及上覆岩(土)体的工程特性控制。
据他们调查得知,万柏林区内形成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共102处之多,发现有地裂缝约196条,塌陷坑约13个。主要分布于西铭乡、王封乡及化客头街道办等3个乡镇街道办的40多个行政村。在区内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比较发育的3个乡(街道办)中,地裂缝最多,采空区上方随处可见,其中宽度达0.5米以上地裂缝西铭乡发育约87条、化客头街道办发育约62条、王封乡发育约47条。
在这份报告出炉之前,吕义清和他的同事作了很多翔实的调查。从他提供的一些照片可以看出,采空区大多数地裂缝为直线型,区内最宽的地裂缝是在牛头咀滑坡后缘裂缝,裂缝带宽度为50~100m。剖面上,上宽下窄呈楔形,两壁近于直立而壁面粗糙。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化客头街道办的化客头村及西铭乡的桃杏村,化客头村分布有地面塌陷50处,桃杏村分布有20处。
区内受地质灾害影响严重的西铭乡、王封乡及化客头街道办的40多个行政村庄5000多户居民的房屋及约2万多亩土地不同程度地发生地裂缝,直接影响近3万余人的正常生产与生活。
据了解,万柏林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危害还突出表现为破坏耕地,毁坏房屋及水利、交通设施,水资源枯竭等。
采煤逐年损耗只增不减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连济从事煤炭经济研究多年,2004年,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煤炭城市采空塌陷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那份科研项目研究中,他对全国特别是山西等煤炭大省由于采煤而导致的地表塌陷、水资源流失、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恶化等危害进行了阐述。近日,李连济表示,那份研究报告所提出的观点,至今仍有意义。有些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变化,但是采煤沉陷带来的资源损害,只增不减。
李连济的报告中,让他忧心的是,煤炭开采背后的危害。他举出的一组数据表明,在塌陷灾害最为严重的我省大同矿区,塌陷面积达403平方公里,受损失的居民5万多户,受损房屋316万平方米,受损失的企事业单位及商业网点46个,学校97所,医院13所,公路45条,铁路线4条,供水管道132公里,供热管路15公里,供电线路50公里,通讯线路109处……由于塌陷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7亿元之巨。
报告还介绍,地下煤炭资源长时间的大量开采,不仅导致地表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滑坡等灾害,而且直接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表水的流失,更加剧了我省水资源的紧缺。
刘鸿福介绍,他和一些研究生出去作采煤沉陷区相关内容调查的时候,一些研究生看过裂缝的房子、塌陷的地面、几乎无人居住的村子,原先的水果之乡、蔬菜之乡,今天已经成了不毛之地时,常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采煤的代价是靠生态损失作支撑的,生态损失的程度可以用“惨重”来形容。作为专业研究学者,刘鸿福认为,采煤对一个地区的水、土地、公路、医院等资源和能源带来的影响和损耗,是综合性的。粗略地估算,生产6亿吨煤,一年大约会有3000亿元的收益,但它带给生态和资源的长期的隐性和显形损耗,近1000亿元。
环境治理投入上百亿
刘鸿福介绍,采煤带来的损失触目惊心,修复的代价非常高。仅就地质环境治理的修复来说,一个矿(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下)的治理费用大约是200万元,稍大的矿约需治理费400万元。虽然各个矿自身条件不同,修复成本有别,但是我省上千个国有矿、地方矿加起来,治理费用所需投入预计近百亿元。这笔费用并不包括采煤给大气、环境、水等带来损耗的治理费用。
吕义清还记得,有一次去太原市万柏林区的一个村作地质调查,他和同事亲眼看到路边一个塌陷坑里掉进一头牛。他说,有一些看着长着草的地面,其实下面就是“陷阱”,人要处处留心,一不留神掉进坑里的事,听村民说偶有发生。有的村里井水干枯,全村土地受塌陷影响已经没法耕种。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针对山西兰花集团莒山煤矿有限公司所作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受煤矿采空影响的西部黄土地带及东部基岩裸露区域,地裂缝一般分布在塌陷坑边缘的拉伸变形区,形成派生地面裂缝。裂缝沿采空区周边开裂,形态一般呈上宽下窄“V”字形,两壁近于直立,壁面凹凸不平,裂缝开口宽,延伸长。
据了解,裂缝还会随着采空区的扩大而发展、增多、延伸,形成拉张下错裂缝,大多表现为张性裂隙。农田区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地裂缝延伸多呈直线、弧线分布,走向一般与采掘方向相同,具有延伸长、落差大、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等特点。
吕义清说,煤矸石裸露堆放,雨季矸石间空隙大,矸石中有毒有害物质随地表下渗水体淋滤溶解,污染地下水系,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可能形成泥石流,成为居民安全和农业生产的极大隐患,威胁着矿井及周边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地质环境极为恶劣,急需通过综合治理恢复和改善日趋恶化的生产、生活环境。
说起地质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刘鸿福说,治理首先是要保障人的居住,让当地居民可以住得安心。其次是解决“有井没有水,有田不能种,裂缝到处有,走路要小心”的处境。
刘鸿福说,提及煤炭开采的代价,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开采煤炭所造成的生态损耗,有些是永远无法恢复的。即使煤炭卖成黄金的价格,对生态恢复也无济于事。“限量开采、开采要严格控制”会成为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