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8年特别是3月份以后,国内煤炭价格一改往年市场稳定运行的态势而表现出持续、螺旋性大幅度上涨的局面,而且由于市场本身供需进一步向紧深化蔓延,主要煤炭品种未来将面临继续上涨的态势。
据煤炭工业协会对各煤种价格的检测数据显示,截止4月底,各品种国内价格上涨情况为:炼焦用煤同比上涨50%以上,无烟煤上涨10%-20%,动力煤以秦皇岛港的数据为基准,上涨幅度也在10%以上,各品种的上涨程度随用煤行业煤炭供需紧张状态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炼焦用煤最为紧缺,其次为无烟煤和动力煤。煤炭市场价格在今年不到5个月的时段内表现出明显的“异动”特征,上涨速度及累计上涨幅度都远高于前些年。
那么,是哪些因素引发了目前煤炭市场的异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任何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都要遵循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原理,即在供需达到均衡时,市场完全出清,该时点的价格即由供需决定的“平衡价格”。如果供给不足而需求仍在趋升,价格就会一直上升,直到价格不能被买者接受为止,当然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完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中国煤炭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目前已向市场化迈出了很大的步伐,是重工行业中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早、体制转换程度较高的行业。因此,煤炭价格的异常上升,当然与煤炭供给不足脱不了干系。暂先不论2007年主要用煤行业实际产出的统计数据及煤炭消耗弹性系数是否有绝对的参照价值,煤炭市场目前所有品种全线上涨的事实,一定程度可以说明煤炭是不够用的;
2、2008年度国际煤炭合约价格大幅上升,也是拉动国内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截止目前,中日、日澳之间年度煤炭长协价格已经敲定,炼焦煤、动力煤的合同价格分别上升至300美元/吨及131美元/吨,与2007年的长协价格相比,分别上涨206%及100%。国际煤炭价格的大幅度抬升,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一是进一步加大煤炭出口企业出口贸易的积极性,比如炼焦煤的国际价格比国内高出近800元/吨,为了追逐更高利益,企业当然更愿意出口,没有出口关税的调整措施,煤炭出口规模只会加大而不会缩减。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趋势对出口的抑制效应,在超高的国际煤炭贸易价格面前,已经显得“苍白无力”。出口量加大后,国内市场的供应将更趋紧张,价格将更进一步的抬升;其次,全球经济是一体化的,国际国内贸易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会趋于一致,国内价格将追涨国际价格。
3、今年煤炭价格上涨具有一个与往年明显相异的特征,即价格的上涨首先从中小煤炭生产厂商开始,然后再波及至整体行业,对一季度以来市场煤价格的观测数字说明,同一煤种、相同区域的煤炭价格,中小煤矿的价格比大的集团价格一般都高出近100元/吨,有的甚至达到200-300元/吨。这样的特征演示了中小企业以它们自身所处的“局部”市场判别整体走势,从而引导价格不断上涨的一幕。因为今年以来大家面对的市场态势是:国家实施小煤矿淘汰落后的措施得到实质性推进,中小煤矿私挖滥采的局势得到很大遏制,中小煤矿的供给受到很大影响,他们对其局部市场的判断当然是“紧缺”的。但同时应当看到的是,大的煤矿集团兼并、收购中小煤矿的行动取得了大的成绩,新建及改扩建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可以预见,目前市场“异常”紧张的状态只是一种中期内的过渡状态;
4、对煤炭市场中期或者长远趋势的判断,应当首先从上一年度或者更远的年份出发,并充分考虑到原来的基础即基数是否是在平衡的状态下取得。如果原来的基数就是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得到,那么以此基数推断的实际需求只能失之偏颇。经过近几年重工业的超常发展,国内已经累积了5亿吨钢铁产能、7亿KW的电力装机容量,从冶金到电力、化工、水泥等行业,煤炭吃紧的状况将继续深化。因此,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煤炭需求在快速积累的同时,国家却不得不为了关闭中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而短期内缩减了煤炭的整体供给,其实这样的思路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但是,对钢铁、电力等主要用煤行业产能扩张的控制显得没有及时跟进,所以才导致了目前煤炭市场价格的快速大幅上涨。这也是国内煤炭市场“异动”的最深层次的诱因。
总之,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今年以来显得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要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煤炭产品确保供应,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控制中国自身需求做为切入点,控制需求而不是片面的扩大供给。同时要利用关税杠杆,大幅度抑制煤炭出口,以优先确保国内需求,进一步减轻PPI向CPI的传导压力,遏制通货膨胀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