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煤炭市场呈现出的“旺季不旺,淡季不淡”也是其上下游市场的一个共同的体现,就如世界经济下滑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般。原本是煤炭市场淡季的3-4月份和迎峰度夏后的9-10月份,由于4月和9月底的两次大秦线检修,给淡季市场造成的恐慌,引发港口煤炭库存急剧下降,成为推升动力煤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推手。其中也有受到以往冬季运煤成本及运输困难、及风险较大原因,今年普遍出现反季采购的现象,到了冬储旺季却不在看到以往热闹的煤市。淡季出现旺销推动煤价上涨的现象,让大多数人惯性认为冬储煤市的刚性需求会再次推动煤市上扬的预期;偏偏在这个旺季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明显,电厂的高位库存让他们有信心继续静观市场中的风起云涌;港口库存偏高,国内海运费连连下挫,这个市场的反常让内贸煤炭市场异常躁动。此时的环渤海动力煤指数853元/吨,与去年同期750元/吨相比,同期上涨了103元/吨,同比增长113.7%。国内市场如此平淡,却不知此时国际的煤价正一路下行,悄悄地进入国内市场;从今年的煤炭进口量就可以看出,2011年1-11日进口煤炭累计16172万吨,2010年1-11月进口量累计14896万吨,同比增长8.5%;受国际经济下滑影响,国际煤炭与国内煤价的倒挂,贸易商看到其客观的利润纷纷转战国际市场;国内煤价其上行的可能已经没有了,也难怪电企会频频上访抱怨煤价过高。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煤电谈判时间,国家的一纸限价令让煤价下降的预期更强烈了。
国内炼焦煤属于稀缺资源的特性让焦煤企业一直有着较强的话语权。受澳大利亚洪水影响,焦煤价格出现短期疯长。但随着全球经济萎缩,国内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房地产受到较大打击,下游钢铁市场需求大幅下降。钢企在经营压力下,开始限产和打压原料采购价格,焦炭焦煤价格承压。在下游市场长期情况不佳的情况下,焦煤价格虽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整体仍随着焦钢市场起伏。
无烟煤方面:作为稀缺资源的一种,和其独具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化肥产业及民用市场。整年的市场基本上都呈稳定上行趋势;无烟煤块煤一直是化肥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但随着机采率的上升,无烟煤产块率将由现在的15%逐渐下降到13%;在化肥化工行业未来五年2%的低平均增速下,无烟块煤供需缺口将达600万吨左右;这就更加增加了无烟煤的稀缺性地位,价格下调的可能性较低。今年无烟煤淡季市场价格一直表现平稳,甚至由于煤企资源整合导致的资源偏紧,让无烟煤价少了下行的可能,但冬储市场的平平确是其受整体宏观经济不明朗,货币政策紧缩,及国内需求放缓影响,导致下游市场低迷的体现。
2011年煤炭市场表现出的如此异动笔者已一一归纳,2012年的煤炭市场将何去何从?笔者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煤市的走向影响预期较大。
首先,宏观经济方面。2011年10月29日国务院强调“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应该是2012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基调。2012年1月1日煤炭限价令正式执行,按此时的执行率完全可以达到重点合同只增长5%的预期,至于能否完成计划额需要从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监督管理;港口煤以5500大卡为准降到800元/吨,也已基本实现。
其次,国际整体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国际煤价,如果国际煤价仍呈现出与国内煤价的严重倒挂,进口煤炭仍是被国内市场看好的。当然也要关注第一条国内的一些政策的出台。
再者,煤炭产量增速。从目前数据来看,截止11月累计全国原煤累计产量为31.0337亿吨,同比多生产原煤35907万吨,增长了11.6%。而2012年始进随之十二五规划的展开,中国经济进入第四轮的发展周期,GDP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煤炭产量的增速必然对煤价的上行有一定的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明年一季度煤炭市场以及定煤价平稳过渡,涨价的预期较小。
电厂方面:煤炭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产品,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能源替代。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能源以及生物能源虽然可以作为发电替补能源,但受自然因素和技术条件不成熟影响,,在其下游的电厂发电的刚性需求下,煤炭未来降价的预期有限,倒是随着需求的上升还会有上调的可能,但幅度都不会太大的,如果下游企业不能接受煤价上调也是徒劳的。
焦化企业:焦炭作为炼焦煤下游产品多受钢才市场影响较明显。其生产厂家,一类是钢铁联合企业内部自有焦化生产厂,焦炭生产以供应企业炼铁生产为主;二是独立焦炭生产企业,焦炭全部作为商品外销。焦钢联合企业对焦煤产销控制自主权利较大,而独立的焦炭企业相对而言受钢材市场变动影响较大。今年受到欧债危机的持续低迷,国内货币政策紧缩,及国家对国内房市的控制等宏观因素影响,10月下旬以来钢材市场的大幅回落;进而引发上下游产品需求下降,市场持续低迷;炼焦煤随受焦炭影响迟缓,但也出现局部性价格回落。预计上游资源的稀缺性支撑,受钢材市场影响不会太大,以窄幅调整的预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