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预兆:环保部首次回应PM 2.5监测
今年秋天,北京等地灰霾天数高于常年,北京市气象局和公众空气质量感受的分歧,将PM 2.5这一专业术语推向舆论的漩涡。对于“将PM 2.5纳入城市空气质量评价并定期公布”的公众呼声,环保部16日首次进行正面回应。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16日通报称:“各方高度关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今天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PM 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 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
“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相关负责人对此指出,鼓励各地方提前或更高标准实施,一种是环保部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指定部分地区提前实施本标准,而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地域范围、时间等)需另行公告;另一种方式是各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区域环境保护需要,自愿提前实施本标准。
恰在11月初,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 10和PM 2.5的测定重量法》正式实施。该行业标准首次对PM 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被大气专家视为对近日“北京居民掀起自购便携式仪器测空气”的回应。
但地方对此态度谨慎。11月14日,南京市政府的官方微博转载了南京气象局官方微博披露的“PM 2.5细微颗粒物浓度”数值,但仅存留数小时,就以“误发”为由被删除。
11月15日,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还表示,北京何时公布PM 2.5尚无明确时间表,但“作为首都,可能会走得快一点,正在积极做准备”。他所回应的事情是,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前一天称,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PM 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对此解释称,与科学研究不同,地方政府及其环保部门是按照环保部规定的空气质量日报技术、指标体系发布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在现阶段,PM 2.5尚未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直到环保部正面回应的当天早上,环保部新发布的《“十二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中,开展PM 2.5监测仅为定性考核,且是“加分项”,也就是“测了能加分,不测也不扣分,更不一票否决”。
但数小时后,11月16日下午,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突然改媒体集体采访为新闻稿发布,宣布了上述决定。该司相关负责人承认:“我国部分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主观感受不完全一致,现行标准中分区分级要求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需求。”
复合污染:PM 2.5为最重要因子
10月25日,受国务院委托,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称,从大气污染看,2010年,全国17.2%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广州、深圳、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等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的30%至50%。”周生贤表示。
“对于北京而言,PM 2.5是近日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子,但还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在起作用。大雾天导致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无法得到稀释,因此加剧了公众呼吸系统不适的观感。”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大气部主任严刚对此解释称。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工程院牵头19个国家部门编制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丛书解释道,中国是世界上颗粒物排放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PM 2.5是可以进入肺部的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危害最大。细微尘本身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被血液和人体组织吸收,并伴有P b、C d、C r、V、N i、M n、A s等有毒元素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强致癌有机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气专家指出,中国城市PM 2.5的污染十分严重,北方城市和区域(如北京及周边省市)PM 2.5浓度高达0.08-0.10毫克/立方米,超过美国标准年均限值5-6倍,南方城市和区域PM 2.5浓度超过美国标准2-4倍。该专家称,近年来我国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是不断增加人为排放的大气溶胶,因此呈现出灰蒙蒙的浑浊现象。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相关负责人16日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 O x)和挥发性有机物(V O C 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 3)和P M2.5污染加剧,在P M 1 0和总悬浮颗粒物(T S 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 M2.5和O 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
即便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严,但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上述负责人指出:“不管是控制P M10还是PM 2.5,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是减排,只有排放少了,污染物浓度降低了,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好转了,我们的空气质量状况才能真正得以改善。”
一位参与相关规划编制的大气专家称,环保界基本达成共识,按照新版征求意见稿“收紧P 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的要求,中国城市空气达标率要从现在的大约80%骤降至只有大约20%,如果PM 2.5占PM 10的比例基本固定,将P 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后,对城市空气达标率的影响也大抵如此。
张远航向记者指出,每个国控站采购一套PM 2.5监测设备仅需10多万元,以某个特大城市为例,整个城市共有10多个国控站;此外,长期的业务运营投入对经济发达地区是可行的,“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是减少污染的排放,不仅仅是末端治理减排,更重要的是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比如大型企业搬出城市、控制对高污染产品的居民消费”。
三大源头:联防联控规划逐一击破
上述官员指出,国内有一半的PM 2.5不是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一次源),而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二次源)。因此,张远航强调,“十二五”需要对SO 2、N O x、V O C和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造成的复合大气污染进行协同防治。
上述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也呼吁,各地不要光追求PM 2.5的监测数据的漂亮程度,也不要为了减排PM 2.5而减排PM 2.5,如果多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一块降下去了,它们产生的PM 2.5就水到渠成地降下去了,“相反,只要有任何一项污染物减排拖后腿,就会形成‘短板效应’。”
今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C O D)、二氧化硫(SO 2)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N O x)排放分别减少10%。其中,氨氮、氮氧化物为新增的总量控制指标。
在整个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十一五”S O 2减排工作进展顺利,但N O x不降反升。“‘十一五’煤炭消费总量增长了大约50%,而N O x排放量受此影响,增速超过30%。”环保部一位官员担忧道,“即便按照‘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拼命减排,也需要10年时间,才能恢复到2005年的城市空气质量水平!”事实是,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此前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国各省区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仍不降反升。
一位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透露,正在制定中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将对上述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进行全面控制。“该规划首次提出石化、喷涂等十大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 O C)污染防治目标,并对近几十年控制不下来的烟粉尘提出新的防治思路。”
上述环保部官员称,V O C囊括上万种物质,排放源散布在社会各行各业,直至家庭装修、喷涂印刷,“据初步测算,工业领域的十大重点行业占减排量才勉强过半”。
上述环保部官员指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剑指三大排放源———煤、油和基建。一是火电、钢铁、水泥行业为主的煤炭消费,二是使用非清洁油品(汽柴油)的机动车,三是今年以来大上快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
严刚也建议,不仅要在动力煤洗选,以及水泥、电力和钢铁行业除尘,也要在施工场所扬尘等领域,对一次性颗粒物排放进行控制,还要在“十二五”期间落实好氮氧化物、氨氮等两项新增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并适时启动对石化、汽车产业等挥发性有机物(V O C s)的控制,以避免上述区域形成复合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