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巨变,就是将哈密这块农耕绿洲,变成煤电冶材、风光电、煤化工、煤炭生产四大基地,为新疆打造一个“能源之都”。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短短一年,哈密地委、行署吹响了冲锋集结号,正将新型工业化作为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加快煤炭、光电、风能等能源资源的转换步伐,优化水资源结构调整,加大矿产资源的管理力度,大踏步地向“能源之都”迈进。煤炭、风能、电力大开发大建设
三聚氰胺事件赔偿金运作情况公布火电排污新标撬动千亿脱硝市场中石化因问题油控制外采组图:恢复高考后那些难忘的瞬间究竟是谁在猎杀中国概念股启明:震荡市中如何挖掘大牛股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与内地省区相邻。50年前的哈密,是以农耕牧业为主的绿洲经济。那时候,除了一座西北规模最大的三道岭露天煤矿区及一些小型、分散的矿产企业,哈密几乎没什么工业。那时候,“能源”这个词,在哈密人心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改革开放后,哈密通过大量勘探和调查,发现这块土地蕴藏着巨大的工业优势资源,特别是煤炭、风能资源相当丰富,显示着哈密是一个能源富矿。于是,哈密渐渐从农耕牧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大力实施“工业强区”、优势资源转换、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使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为打造“能源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哈密已被国家确定为能源开发的重点区域,被自治区列为新疆"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战略能源基地的主战场,这对哈密来说,是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再次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哈密行署副秘书长、地区经贸委主任张红光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
打造能源之都,首先靠资源。煤炭,是哈密最大的能源资本。据了解,哈密的煤炭预测资源储量5708亿吨,占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的31.7%,居全疆之首,且具有分布集中、品种多、品质高、易开采等特点。
记者在伊吾县淖毛湖镇的戈壁滩看到,一个现代化的煤化工工业园已拔地而起,一个年产120万吨甲醇/84万吨二甲醚的生产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哈密市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戈壁滩上,一个个大企业正将开采出来的煤炭进行深加工,让它们转化成化工产品和电力。
这就是哈密人的长远眼光。煤多,但绝不能只是简单地生产煤,要和大企业大集团联手,将丰富的煤炭从传统粗放型生产向高新技术型的高效开采转变,从资源环境制约型向生态环境友好型转变,为建设全疆最大的煤—电—高载能的亿吨煤炭产业基地,书写着精彩一笔。
哈密是全国优良风能资源区,而优良风能最适合转化为电力。
作为国家规划的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哈密以东南部风区、三塘湖风区和淖毛湖风区为着力点,已经形成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规划。目前,巴里坤县华能三塘湖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3.7亿元的一期风电机组,已成功并网发电,正将清洁能源缓缓输送到内地,缓解内地能源之缺。
采访中,记者发现,其实,哈密开发风能资源的潜力,不只在风力发电,而在于形成产业链。现在,很多全国的风电制造业企业,十分看好哈密风电发展潜力巨大的前景,纷纷落户哈密,或生产风电整装机组设备,或生产风电塔筒、复合材料等关键零部件,渐渐形成一个以风电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链。
阳光照耀大地,给哈密这块土地带来了别样的温暖。多少年过去了,很多人想不到,哈密还是全国日照最充足的地方之一。
去年,哈密到甘肃的750KV输电线路建成联网,打通了新疆第一条疆电外送的通道。沿着这条通道,今后新疆还将向陕西、青海、宁夏等省区送电。据悉,目前,哈密—郑州、哈密—山东两条超高压输电线路也在筹划建设中,还有不少电网项目正在规划中。
今年3月,哈密市东北部的一片戈壁滩上,新疆首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已经开工。这座电站总投资3.26亿元,全部采用能源转换率高、技术成熟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年平均上网电量为3712万千瓦,年利用小时1815小时,电站建成后将并入新疆电网。该电站的建设正以全国最先进的技术,极大地推动着新疆光伏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结束了新疆无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站的历史。
不难想象,按照这个发展模式,再过5年,照耀在哈密这片天空的太阳能,将被哈密人利用到最大化、最优化,不但让哈密和新疆人有足够的电用,还给内地省区送去缕缕光明。大集团、大企业管理规范
大开发、大建设,带来了哈密能源大发展,但也使多年来一系列困扰哈密发展的“瓶颈”问题凸显出来,急待解决。
一直以来,哈密长期存在的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低、煤矿规模小、煤炭资源勘探程度较低等问题,制约着矿产资源的大发展。现在,哈密果断地关闭了小矿井,引进规模大、质量高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规模性勘探开发,全面提高煤炭矿井的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
“实力优先、效益优先、精深加工优先、资源节约型优先、低耗水优先,对入驻企业的生产工艺、耗能、排放、节水、机组规模等方面,我们提高了门槛,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不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工艺不选,要做就做最好的,一定要保证能源建设,一步步健康有序地发展。”张红光说。
针对过去个别企业存在的“圈而不探”、“以采代探”现象,哈密依照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地区矿山矿业权设置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检查,筛选出一批符合招、拍、挂条件的矿产地,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优化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把那些“圈而不探”、“以采代探”、越层越界开采和非法转让矿业权的企业,坚决挡在了门外。同时,全面清理过期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联合公安、水利、工商等部门,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同时对矿山企业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美化、绿化和亮化。
目前,全国已有五大发电集团入驻哈密,30多家企业集团与哈密签订了合作开发能源及精深加工协议,26家企业完成了资源配置。金风科技(002202,股吧)等9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也入驻哈密,国投、国电等9家企业均以“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形式在哈密注册。现在,这些大集团、大企业正按照哈密地区的规划,借国家和自治区“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东风,拉开了大干一番大事业的序幕。缺水和道路难题得到解决
哈密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疆平均水平,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缺水,是多年困扰哈密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现在,一批批大企业、大集团进驻哈密,工业用水大幅增加,那么,水的问题如何解决?
哈密地区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书记周立功对记者说:“早在六七年前,针对哈密的缺水问题,我们从水资源的管理、配置、用水、增水等方面,大做节水文章,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哈密工业化的大发展,使我们更加有了紧迫感。”
通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哈密发现当地并不缺水,而是水资源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于是,一场“水”变革,在哈密拉开了序幕。哈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优化水资源结构调整,对水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管理,通过各种措施来支持工业用水。
首先大力推广以滴灌为主的各种高效农业节水模式,接着,又提出“调粮减棉、增经扩草”“退耕建园”等一系列措施,调整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的农作物,减少农业用水面积,把压缩下来的农业用水,调配给工业。地下水开采量过大,他们就退掉一些耕地。为了减少工业用水的浪费,他们引进污染小、耗水低、用水重复率高的全国百强企业,把那些污染大、耗水量大的企业,一一挡在哈密大门之外。
如何用水?用多少水?哈密专门成立了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对所有企业、单位和个人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总量控制、计量收费、超定额加价”的阶梯式水价和水量分配机制,让所有用水企业、单位,按需求计划用水,不浪费一滴水。
从去年到现在,四道沟水库、峡沟水库、西黑沟水库等一座座水库相继建成,哈密还采取水工业企业对农业节水补偿和预缴水费的办法,既满足了工业用水,又让农民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使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配置。
经过一番努力,哈密农业用水渐渐减少,工业用水逐步增加,水资源正渐渐发挥出最大效率。周立功说,按这个目标发展下去,哈密满足10年的工业用水不成问题。
运输,也是能源建设的一个问题。春风中,一辆辆装满了煤炭的重型卡车,奔波在哈密最东部的一条道路上。这条全长400多公里的道路,在去年9月竣工通车后,正以1000万吨的年运输量,将哈密的煤送到甘肃柳沟。一下子拉近了哈密资源与内地的距离,打破了“疆煤东运”的瓶颈,使哈密的煤田大规模开发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阶段。目前,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在建设,再过几年,将在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之间,形成一条“疆煤东运”的快速铁路运输大通道。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现在,哈密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全力以赴,团结一心,以后发赶超之势,与大企业大集团并肩作战,共同努力,让哈密能源资源取得最好、最快的发展。
哈密的中长期目标是,通过10年努力,哈密煤炭产能达到4亿吨,就地转化率达到60%,煤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0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18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360万千瓦,建成一个煤炭生产加工、石油天然气生产、煤电煤化工基地和国际能源大通道。届时,一个崭新而充满活力的“能源之都”,将在新疆大地崛起。
3月16日,哈密金风风电设备制造建设项目工地上吊车在施工中。据了解,今年哈密将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65万千瓦,总投资近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