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煤炭重组尘埃落定之际,转型发展似乎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过去防矿难,现在谈转型。”山西忻州、临汾等地的数位官员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无不感到压力。
去年年底,吕梁市发起了一个倡议:号召吕梁的煤炭企业开展“一企一事一业”活动,即号召当地的煤炭企业发展接替产业、捐助公益事业。
所谓“一企一事一业”,即指凡在吕梁境内开办的企业,都应主动在本县境内兴办一项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社会公益事业,创办或联办一个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的非煤产业。当时倡议的数额是,每吨煤要捐献出30元钱投入“一企一事一业”。
吕梁的“劝富济贫”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也折射出山西经济转型中的无奈。
转型出路
对于十数年来一直“靠煤吃饭”的山西来说,区域发展不平衡、村矿矛盾突出,迫使地方政府必须要找出一条转型的发展道路。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煤炭重组之后,要引导煤炭领域的退出资金,防止数千亿元的资金冲击一个行业。”山西吕梁纪委的一位官员这样表示。
一些政府官员私下也承认,政府最怕的这个行业就是房地产,在国家三令五申严控房地产市场的背景下,倘若突然数千亿资金投入到太原或者其他地方的房地产市场,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尽管山西其他各地尚未出台具体办法,但山西吕梁纪委书记张效彪正在试图寻找一条出路,其主导的“劝富济贫”工作半年之后看上去有了一些实质性的成绩。
这项工作由纪委牵头也颇耐人寻味。“尽管政府说倡议,但这次是纪委在牵头,据说国有企业不买政府的账,但‘纪委’的面子多少会给一些,谁没有个大大小小的把柄。”一位地方政府的官员私下向本报解释。这种说法未必准确,但却代表了当地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
张效彪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解释,由于吕梁的民营煤炭企业都做得比较大,煤炭资源整合的方式,大多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相参股。
在半年前的动员会上,张效彪就对在座的数十名煤老板说:“你们虽然这些年有钱了,但一掷千金去赌博,或者买豪华车,能有多大意思?花点钱投资公益事业,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也更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村矿矛盾释疑
在此次煤炭资源整合中,吕梁市的矿井数将由重组前的355个变为重组后的110个,产能由重组整合前的8557万吨/年变为重组整合后的10290万吨/年。
2009年9月,吕梁市纪委的一个课题调研组深入调研发现,有不少煤老板资产达到几十亿甚至数百亿元,而在吕梁兴县等地,当地生活水平依然非常低下,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导致群体性冲突事件时有发生。
“从长远看,资源整合对提高开采的技术含量、增加资源利用率、促进安全生产、提升产业规模都具有重要意义。”吕梁纪委常委张黎平认为,“但其毕竟涉及到各方重大利益的大调整、大分配,因此,深层的矛盾和尖锐的冲突也不可避免。”
去年吕梁市岚县梁家庄镇在资源整合过程中,由于原企业承诺的给村民供水在资源整合后被停供,群众就意见很大。
“虽然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多方协调,但由于企业的级别比乡镇领导级别高得多,企业负责人根本不买账。”对于国有企业,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是“敢怒而不敢言”。
此前在小煤矿时代,吕梁市兴县蔚汾镇陈家沟村和当地煤矿的协议是:煤矿每年给村集体15万,学校10万,每个村民分1000元,每人1吨煤。而吕梁中阳县大多数煤矿按照完税产量核定基数,按照煤矿销售收入的8%返还乡村两级,用于乡村两级集体开支及村民福利,同时还补助每人每年1吨煤。
而后来整合者却不同意这种做法,造成了当地村民上访不断,“成为市政府的一个难题。” 当地一名官员说。所以吕梁只能靠这种“倡议”,来化解当前村矿、村企矛盾,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
资金出路
在此次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吃尽苦头的民营企业家似乎对这种“倡议”很上心。以吕梁市柳林县为例,山西联盛能源投资公司董事长邢利斌就大手笔进入了教育及农业领域:联盛教育园区规划投资10亿元,设计规模为150个教学班,可容纳从幼儿园到高中7500名学生。
今年8月20日,柳林县再次与柳林宏盛集团、东辉集团、双柳煤矿、大庄煤矿签订了捐资建设聚鸦一级公路的协议。
目前的投资主体仍然以民营企业为主,孝义市纪委的一位官员解释说,以孝义为例,当前的12座煤矿都处于基建状态,合并双方都在等待上级资金的拨付,暂时处于停产状态,预计在2年左右才能达产达效。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的资金都需要上级拨付,手续比较繁琐,没有独立核算的能力。”孝义的一位国有企业负责人这样表示。
山西吕梁的转型发展似乎正是山西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有过来参观学习的,也有讨论问题的,现在山西的转型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大家也都在摸索。”张效彪说,不过现在看上去,吕梁此次的探索至少也能为今后的转型发展总结出一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