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煤炭储备基地的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出台,地方政府和商业资金已经先行试水。继去年底山东龙口煤炭储备基地建成投产之后,8月31日,由开滦集团、曹妃甸港等企业联合投资的两个煤储配基地同一天在曹妃甸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底将陆续投产,届时两个储配煤基地的年运营规模将达到7000万吨。
在从纸面走向现实的过程中,煤炭储备基地已经跳出单纯煤炭储存的范畴,逐渐变成一个集能源战略储备和商业运营于一身的新型经济体。
“既是雨伞又是阳伞”
煤储基地必须商业运营
8月31日,开阔的曹妃甸湿地上,一条全封闭式的煤炭配送通道直通港口码头,与之毗邻的正是曹妃甸动力煤储配基地和唐山湾焦煤储配基地的开工现场。唐山湾焦煤储配基地总经理张金忠告诉记者,两个基地的建设,都将集成当今最先进的储配煤技术,最终建成包括铁路来煤、筛分、储煤、配煤、装船、地销、生产集控及调度等的高效运转系统。按照设计方案,两个基地还将具备煤炭应急储备、数字化配煤、煤炭供应链管理的三大功能,不仅可以实现煤炭应急供给,还能通过煤炭产品增值服务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
“煤炭储备基地要想‘活下去’,必须自身具备营利能力,既是雨伞又是阳伞。”曹妃甸动力煤储配基地的项目科研团队负责人、国家发改委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钱平凡说。他认为,如果单纯储煤、淡季买旺季卖,无异于常年携带一把雨伞,下雨的时候有用,不下雨的时候就是负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因为这样的储备基地只在应急情况下对外供应,非紧急状态下不但没有任何作用,而且巨额的储备成本将对储备机构造成沉重负担。据了解,由于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煤炭不仅不宜长期储存,而且对土地面积、储存手段的要求都很高,且国外没有成功经验借鉴。钱平凡提出,将数字化配煤与煤炭现货储备结合,采取卖一补一的动态储备模式,不仅可以保证一定数量的煤炭储备、降低储备成本,还可以通过配煤实现煤炭产品增值。
按照钱平凡的设想,煤炭动态储配基地的营利点远不止数字化配煤,随着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基地将逐步向集中采购、集中运输、集中配煤、覆盖全产业链的“煤炭沃尔玛”模式迈进。项目股东之一泰德煤网对这一模式的试点已经取得成功。泰德煤网董事长李洪国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泰德应用该模式进行了700万吨的煤炭运销试点,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上缴税收1.24亿元,纯利润2亿元。“而曹妃甸和唐山湾两个煤炭储配基地的股东团队覆盖了产、运、销和终端用户等煤炭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资源能力将远胜于单个的泰德煤网。”钱平凡说。
推手决定“属性”
“企业主导+政府推动”是最佳模式
与曹妃甸项目为代表的企业主导、全商业化运作模式不同的,是以山东龙口煤炭储配基地为代表的政府推动模式。
早在曹妃甸项目开工之前,由山东省政府牵线,山东龙煤集团和龙口港共同投资的山东省龙口煤炭储备基地,已经完成初期工程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投产的煤炭储备基地。经过初期建设,目前该基地已经形成了配煤能力达到2000吨/小时的配煤系统,建成了4个5万吨级泊位,基本具备了煤炭应急储备60万吨、年运营配送1000万吨的能力。该基地于去年12月7日完成初期工程并成功进行带载联合试运转,2010年上半年销售煤炭37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7.1亿元,实现利税730.7万元。
由于主导者不同,两种煤炭储备基地的规划原则和运行模式也有所不同。
曹妃甸项目虽然有开滦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曹妃甸港等众多国有企业加盟,但它们都以投资入股形式加入,项目建设和运营均将按照纯市场化规则进行。在股东们的眼里,主要营利点在于配煤和供应链平台建设,这也是吸引他们投资的重点。对于尚未出台的国家煤炭储备方案,投资方普遍抱有政策期待。曹妃甸项目的股东代表开滦集团副总经理李敏、泰德煤网董事长李洪国都表示,希望该项目被纳入国家煤炭储备基地规划,一旦参加国家紧急调运,希望得到土地、税收或者其他方面的补偿政策。据了解,曹妃甸动力煤储配基地11家股东计划总投资27.1亿元,前期土地征用手续已经全部完成,1000多亩土地完全按市场价获得。
与曹妃甸的完全市场化不同,由省级政府推动的龙口项目从“落地”之日起,就承担了一定的政府能源保障职能。山东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王立亭介绍,山东省煤炭应急储备的基本模式是省政府有关部门协调电力等主要应急保障重点用户企业,确定应急保障储备数量,督促用户企业与储备基地签订应急储备合同,储备基地按合同规定的数量与供煤时间,组织储备和供应。
除了山东省外,北京、湖北等煤炭需求大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煤炭储备基地建设规划,其基本原则和运行模式也与山东省类似,即以提高当地煤炭供应和能源保障能力为目标,政府推动、企业化运作。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勇认为,企业主导的煤储基地偏重于企业营利,政府主导建设的煤储基地偏重于应急保障,最佳的煤炭现货储备运营模式,应当是政府引导与企业化运作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实现企业赢利和应急保障功能的最大化。
上、中、下游皆可布点
推动产运需衔接是前提
曹妃甸项目刚刚破土动工,许多煤炭产业下游用户就前来进行业务对接。浙江省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周永明告诉记者,该集团拥有2000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寻求稳定、优质的动力煤一直是企业梦寐以求的事。他认为:“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在西部、用户主要在东部的特征,决定了运力是制约煤炭稳定供应的主要因素,因此,投资方选择在曹妃甸这样集港口、铁路优势于一身的中转地建设煤炭现货储备基地,相当正确。”
虽然龙口项目也坐拥港口和铁路,但促使山东省政府下大力气推动该项目的动因,是山东省缺煤的境况。按照山东省政府估算,2010年全省共需煤炭3亿多吨,除去调出省外及出口部分,山东约需从省外调入1.9亿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后山东省的煤炭缺口还将逐年继续扩大。“一到迎峰度夏和节日用电高峰,限电就成了家常便饭,煤炭缺口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 王立亭告诉记者。
2008年,山东省先后批准了烟台市龙口、德州市齐河、潍坊市诸诚、莱芜等四个省级煤炭储备配送基地,规划年总储备配送规模1亿吨,其中,一期年储备配送规模4000万吨,年储备能力300万吨。龙口基地由于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铁路运输线优势,率先破土动工并成为全省煤炭储备基地的示范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
此外,中转地、需求地纷纷设立了煤炭现货储备,煤炭产业链的上游也有相应动作。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当地的民营能源企业联创能源投资建设的煤炭储配园区即将于10月投产,联创副董事长温琳对记者说,传统观念认为,运力不足是制约我国煤炭供应的主要原因,由此推断煤炭现货储备实际上是运力储备,其实不尽然。“要想保障煤炭供应平稳,必须保障煤炭产、运、需各个环节的稳定和有效衔接。因此只要有利于推动产运需衔接,在链条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考虑设置煤炭现货储备基地。”温琳介绍,联创年产2000万吨的自有煤矿以及附近中小煤矿能为联创园区提供稳定的原煤,在建铁路包(头)西(安)线与园区毗邻,目前对接线路已经建成。由于有良好的产地和运力条件,已经有湖北等下游煤炭用户主动上门对接。“现在最大的担心还是运力配额,要是运力没有保障,再好的煤炭也卖不出去。”温琳说。
什么是煤炭现货储备?(链接)
广义的煤炭储备包括资源储备、产能储备和现货储备。
煤炭现货储备主要是指储备开采出来的原煤与商品煤,建设煤炭现货储备基地,不仅可以防范因运输不及时而导致的能源危机、避免因天气等特殊情况造成的“煤荒”,同时减少煤炭市场波动而降低煤炭价格大起大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