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也曾经和沈阳铁西区一样,以重工业著称,生态环境恶化。而如今的鲁尔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工业旅游度假胜地。那么它有哪些经验值得沈阳借鉴呢?
沈阳可鉴150岁“工业老大”转型史
鲁尔的历史——重工
成也工业
败也工业
有150年工业历史的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它的总面积大约是45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青海湖那么大,人口超过600万,包括了埃森、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等主要城市。
在1860年后的100多年里,鲁尔区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德国现代工业就是建立在鲁尔区的煤炭开采和钢铁制造业上的。在鲁尔区的郊外,工厂林立,炼钢炉高耸。
19世纪初,煤炭和钢铁工业塑造和支配着鲁尔区的景观。
19世纪50年代,鲁尔区的辉煌开始。成千上万的人涌入该区,成为煤矿或者工厂的工人。
直到1960年,鲁尔区还是一派欣欣向荣。然而,随着石油的开采利用,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大大被削弱,鲁尔区开始经历它的低谷期。首先,早期开挖的煤矿已经大部分枯竭,要继续开采,就必须深挖,从而导致成本高涨,面对着从美国进口的便宜煤,鲁尔的煤失去了竞争力。当地的煤矿被关闭,钢铁制造商宁愿搬到沿海城市,以便获取原材料。
从1957年到2000年,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迅速萎缩:年产1.23亿吨变成2600万吨,减产近八成。矿工人数也从39.8万人降至4.8万人,减员近九成。尽管有新产业的输血以及服务业的增长,但都不足以抗衡煤炭钢铁业衰退对鲁尔区的负面冲击。
鲁尔的做法——善待
举在半空的手
停止了拆除
当时,鲁尔地区工业建筑大量被闲置,摆在鲁尔人面前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对待?
1969年,西方国家对待工业遗产的消极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鲁尔区多特蒙德市Zollein II/IV煤矿建筑正准备拆除,建筑师们在检查时却被这早期的工业建筑样式迷住了,而且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电泵的煤矿。因此,它算得上是世界科技遗产,普罗大众也第一次关注:原来这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遗产。1970年,Zollein II/IV煤矿建筑的保护工作得到了资金,这是德国政府第一次拨款保护工业遗产。
但是不可能所有工业建筑都能变成博物馆,于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工业地区往往都有一套完整的工业规划,当它们的经济生命结束的时候,它们便被废弃了,成了荒芜之地,要做好保护工作就需要从根本上“固本培源”、“休养生息”。这使鲁尔地区认识到:只有全面的保护和治理,才能使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既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适宜人居。
鲁尔的案例——新生
废墟小草,
教设计师
“顺应自然”
1989年,当地政府建立了地区组织,名叫“IBA Emscher”。这个组织的权限范围是鲁尔区的北部,这个地区因煤矿的大量关闭而倍受影响,生态破坏也是最严重的。IBA Emscher希望修复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
整个保护计划的重点是建立起一个东西长70公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原来,这片土地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是绿地,其余的土地上散布着煤矿、工厂、铁路和水道。经过改造,原来“灰头土脸,又黑又脏”的工矿形象被浓浓绿意柔化美化了,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在生态区内,12个不同的发展和保护方案向世界展示了老工业区重获新生的可能性。有一个案例就是Duisburg-Nord生态公园。
80年来,这里一直是大型钢铁企业的所在地。直到1985年,在人们仍在为它何去何从而争论时,大自然正静悄悄地抚平这里的创伤。人们发现,在废弃的铁路上、矿石仓库内,甚至建筑物的裂缝里,草儿摇,花儿飘,小树随风笑……经过统计,竟有300多种植物“回家”。城市设计师由衷地说:“让我们顺应自然吧。”于是,一个200公顷的公园就这样诞生了。
别的建筑也被开发为运动休闲场所。譬如,有两个大仓库改造成攀岩爱好者的大本营,旧炼钢厂冷却池变成潜水训练基地,鼓风炉上面建起了观景台,铸造厂改建成电影院……当年的工人们,则熟门熟路地当起了导游。
鲁尔的创意——保护
“怀旧美”
送给年轻后人
德国鲁尔工业区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区虽然相距万里,但由于具有同样的资源优势,所以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都经历了相似的过程。
曾几何时,现代工业建筑是“丑陋”的代名词,然而遗产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它的审美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当年的鲁尔地区冗余工业建筑的命运似乎别无选择了:被拆除。然而,作为几十位著名哲学家的祖国德国,没有让鲁尔流俗。鲁尔区的做法为全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工业遗产同样可以保护得很艺术很美。我们学习鲁尔区的做法,并不是提倡在世界各地复制它克隆它,而是学习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去珍惜和保护我们身边的工业遗产。
近日,在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园“5号高炉”的49米平台上,记者遇见了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施蒂菲。她用“怀旧美”来形容鲁尔区,以此来怀念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煤钢工人。高炉虽然凉了下来,可鲁尔区彼此的人心是温暖的。在万里之外的“东方鲁尔”沈阳,也将同理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