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西而言,煤炭既是诱人的“资源馅饼”,也是可怕的“资源陷阱”。
由于独特的资源优势,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和支柱的产业结构,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但是,由于技术、管理水平的落后,导致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增长和发展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
煤挖完了,水漏完了,山西怎么办?这个原属于“未来”的问题,如今现实地摆在山西面前。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彻底转变发展模式,成为山西艰难而必然的选择。
“要加大资源型产业循环化力度,清醒认识潜力在循环、希望在循环、发展在循环,抓循环就是抓转型。”履新不久的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近期调研时勾勒出山西实现跨越发展的清晰脉络:跨越发展的主线是转型,转型的着力点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增长模式的颠覆,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由此观之,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对我们山西来说,不仅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功在当代、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今后5年,是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在我省工业结构中,煤、焦、冶、电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很突出。这种粗放型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强烈冲击。我们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步伐,以推动我省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我省的经济竞争力。
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大量开采、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超越了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净化能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资源需求将持续扩大,资源供需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从而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循环经济在山西始终在向前推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但是,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与山西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转型发展的步子还不够快、不够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广度深度还有欠缺和不足。换言之,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还很大,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就需要我们像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的那样:“循环经济要成为政府的施政理念和企业的普遍行为。”要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把循环经济作为主要发展方式,以循环求发展,以循环求拓展。
以循环求拓展,就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资源型企业必须走加快循环发展的路子,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在我省传统的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全面实现清洁生产。要利用好我省的劣质煤、煤矸石等资源优势,从中开发新型化工产品,提高废弃物循环化利用水平,减少污染和土地占用。
以循环求拓展,就要坚持循环经济门槛。新上项目要把循环经济作为标准和准入门槛,推进集群化和园区化,从而使全省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明显减少。
以循环求拓展,就要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开采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展洁净能源生产。同时,要延伸煤基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不断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真正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
以循环求拓展,就是多联产、循环化、抓高端。对煤电、焦化等产业产生的废气、废渣等废弃物,要通过煤化工技术加以循环利用,提高废渣、废气、废水的资源利用效率,变废品为产品,并向下延伸产业链。
发展循环经济对我省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宏大课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和努力。只要我们聚全省之智,集全省之力,坚持不懈地推进这项工作,相信3400万三晋人民“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