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煤海不烧煤,但闻厨房飘饭香。”素有“煤炭之乡”之称的山西省晋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全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目前已有约40万人使用上了清洁煤层气,有13万余农户约55万人用上了沼气和秸秆气,全市用上清洁能源的人口达到95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43%。还有300多家企业和商业单位成为煤层气用户,用气量达700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475万吨。晋城市委书记张茂才说:“晋城的低碳经济之路是从产业转型发展开始的。目前,晋城市已变煤炭单一产业结构为煤炭、煤化工、精密铸造、旅游业等多元经济结构,构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接续替代产业,城市生态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走上了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大转身”―――
引领低碳产业发展
泽州县是晋城市最早靠煤炭发展起来的地区,也一直面临着从“有水快流”到“煤挖完了怎么办”的艰难选择。从2006年开始,泽州县提出了“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一矿办一企,百矿兴百业”的战略思路,打响了“资源整合、项目带动、全民创业”三大硬仗。目前,煤矿转产投资总额达到16.95亿元,新上项目84个,达产达效项目72个。“一矿带一企”、“黑色变绿色”,不仅没有削弱泽州的经济发展,反而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30亿元和20亿元大关,全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中部地区50强。
以泽州的成功转型为突破口,晋城市打响了一场以煤炭产业为重点的“四大转身”的经济转型大战。
小转大。以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为重点,大力推进煤炭产业转型。晋城市坚持“关小、改中,建大”,煤矿由1400多座压缩到385座,又从385座压缩到129座,矿井生产规模由每年几万吨、十几万吨发展到每年87万吨,所有煤矿实现采掘机械化、综合采煤机械化。随着寺河、东大、玉溪等500万吨、1000万吨现代化煤矿的建成,晋城煤炭产业将形成以晋煤、兰花等几大煤炭集团为主体,产量规模超亿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
重转轻。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煤电一体化和煤层气产业。加快煤转肥、煤转电、煤制油、煤建材、煤气化等产业延伸步伐。目前全市尿素生产能力已达到358万吨,甲醇达到81万吨,二甲醚达10万吨,到2015年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化工基地。依托煤层气优势,目前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寺河煤层气电厂和全国最大的港华煤层气液化项目,已形成年抽采能力22亿立方米,日液化能力95万立方米。“十一五”末,全市将形成液化煤层气6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液化基地。
粗转精。以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发展。实现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培育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钢铁冶炼、球磨铸管、镁合金、汽车零部件和整机配套、精密铸件等,已成为晋城新的支柱产业。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等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的新型材料产业、特色食品产业及丝麻纺织产业也迅速崛起。
黑转绿。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煤炭产业的积累来反哺旅游业的发展。晋城市一批有实力的煤炭生产、流通企业积极投入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晋煤集团、兰花集团、市煤运公司等企业先后拿出25.9亿元投资旅游景区建设。2009年,晋城市接待国内旅游者达776.9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3.7亿元,同比增长12.3%。并对相关产业起到了带动作用,对产业结构起到了优化作用,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日益凸显。
“四大转身”使晋城市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到2009年底,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0.64%,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5%。煤炭、炼焦、化工、冶炼、电力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9%、15%、0.7%、3%、4%。
源头治理―――
打造低碳宜居城市
晋城市市长王茂设说,要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仅对工业项目进行改造是不够的,还要在全社会、各行业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从根本上造就循环经济。
基于这样的认识,晋城市在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各方面先后投入10多亿元,大力实施六大造林工程,全民动员造林,见缝插针增绿,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公路沿线可视荒山造林,全力构筑“汇碳银行”,开创了经济与生态统筹、城市与农村协调、数量与质量并进的崭新局面。截至去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7%。
大害变大利,祸源成能源,这是晋城市煤层气产业的写照。昔日危害煤矿安全、破坏大气环境的罪魁祸首煤矿瓦斯(即煤层气),如今开始造福晋城人民。晋城煤层气储量达6.8万亿立方米,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全国的四分之一。目前全市中型以上煤矿全部实现了以抽定采、先抽后采,中联、中石油、晋煤集团等大企业通过地面钻井抽采地下煤层气,累计建成地面抽采钻井2000多口,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煤层气抽采井群,煤层气开始大规模涉足发电、民用、汽车、工业锅炉等方面,全市已累计建成煤层气发电厂21座,是世界上瓦斯发电最集中、装机规模最大的区域。全市已累计改装煤层气汽车3000余辆,市区内出租车全部改装成为双燃料汽车,公交车和部分大型运输车也进行了改装。
转型发展、森林城市建设和节能降耗,给晋城市带来了巨大变化。2009年,晋城市区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52天,环保工作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华宝钢城镇环境优秀奖。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2008年的统计数据中,全省11个省辖市,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第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第二。全市6个县市区中,城区、阳城县、沁水县、高平市、泽州县5个县市区发展指数分别名列全省的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位。晋城市的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高水平的增长,成为山西省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活力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