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煤炭 > 煤矿动态 > 山东7家煤炭企业合并遭遇煤改难题

    山东7家煤炭企业合并遭遇煤改难题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0-06-10 访问:

      不出意外,全国第三大煤业公司即将在山东诞生。但这次重组的困难也很明显,推动者们如何突破这次煤改的多方阻力?

      文|本刊记者 尹一杰

      煤改之风仍在蔓延,这一次是山东。

      山东此次煤炭产业板块的整合主体包括省属的7家煤炭企业,按照省政府的规划,兖矿集团、淄矿集团、枣矿集团、新矿集团、肥矿集团、龙矿集团、临矿集团将被合并为一家年产量超过1亿吨的行业巨头,如若成功,山东将会诞生一家仅次于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的全国第三大煤炭企业,销售收入总量甚至超过神华集团,达到1300亿元左右。

      显然,事态的进展并不顺利。山东省煤炭安全监察局一名不愿具名的高级工程师透露,早在2006年,山东省政府就已经有了实施煤炭大集团战略的意向,但鉴于各企业的自身情况,以及山东省煤炭产业的整体格局,大集团战略的宏伟构想一直无法积极推进。

      时隔四年,山东省国资委的决心似乎变得更为强硬。2010年3月,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在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省国资委年内将积极推动煤炭企业重组工作,力争将省管企业调整到25户以内,打造10户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集团。”

      截止目前,山东省共有省管企业32家,其中煤矿企业7家。谭成义提出的省管企业调整到25户以内基本契合了将7家煤矿企业整合为一的前景。

      即便如此,一个无从讳言的事实是,7家煤炭企业的重组进程依旧缓慢,记者采访期间,各方人士对此都三缄其口,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那么,山东煤改的幕后推动力是什么?迟迟推延的阻力又何在?

      “七变一”思路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山东的煤炭消费一直居高不下,2008年,山东全省年煤炭产量为1.4亿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5%左右,煤耗却占据了全国总量的10%。2009年,即便煤炭产量稍有攀升,但煤炭消耗数量却依旧惊人。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一名官员告诉记者,从2005年起,山东省的煤炭供给形势就已十分严峻。据了解,全省70%的电煤需要外省供应,部分电厂电煤库存已跌至警戒线以下。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就曾发出警告,山东境内煤炭经济可采储量已不足40亿吨,20多年后山东将不得不面对无煤可采的现状。为破解资源困局,山东7家煤炭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向了煤炭储量相对丰富的山西、内蒙等省份。

      2002年,淄矿集团率先走出省门,成功将资源版图扩建到陕西,2005年底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境内的亭南矿井建成投产,设计年产300万吨。2005年11月18日,位于贵州由淄矿集团控股、年产120万吨的糯东矿井也开工建设。

      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各家煤炭企业纷纷跑马圈地。据了解,曾经资源储量不足3亿吨的新矿集团在生存危机的迫使下不得不纵马加鞭,西进新疆、北上晋蒙、南下皖黔,在省外获得煤炭资源储量220多亿吨,规划产能1亿吨/年,一举形成了千里矿业大开发的格局,资产规模也从10年前的56亿元增加到如今的436亿元。

      “如果不是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新矿集团现在的局面不可想象。”新矿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在此前召开的山东省煤炭工作会议上说。

      同样的困局也让其它6家企业如坐针毡。

      2009年就在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大潮风生水起之时,龙矿集团抓住金融危机下煤炭资源价款降低的有利时机,在山西确立了资源整合的主体地位,先后在山西朔州整合了大恒煤业公司、嘉强煤业公司和白土窑煤矿,使资源总量和核定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3亿吨和300万吨。

      分羹山西的还有肥矿集团。据了解,去年肥矿集团下属的鑫国公司在山西收购了昔阳县平盛煤业、胜利煤业和李夫峪煤业,并获山西省政府批文,注册成立了年产原煤300万吨的主体企业。

      目前,7家煤炭企业在山西、陕西、贵州、云南、安徽、青海、内蒙、新疆和宁夏获得或经营托管的生产、在建煤矿及探矿权已达79处,煤炭资源量500多亿吨,生产、基建及规划建设矿井年总设计能力1.5亿吨。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7家省属煤炭企业已在省外建成投产矿井30多处。

      与山东现有的可采储量相比,各大煤企获得省外煤炭储量已经达到省内剩余可采储量的12.5倍。

      山东省煤炭监察局一名处长告知记者,此次山东煤炭企业大整合的推动力正是为了保证山东的能源安全。各大煤炭企业的矿井相对分散,再加上各家原有开采资源贫富不均,企业管理水平差异,“组建大集团利于更为合理地扩展煤炭后续资源开发,保证山东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山东省的煤电运形势十分严峻,这样的局面逼着我们不得不寻求出路。”上述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说道。

      也有意见相左者,认为各企业的兼并重组只是为了迎合当前各大产业板块打造大集团的趋势。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在搞兼并重组,但是各个企业的发展背景都不相同,强行整合肯定会有问题存在,但这也是大势所趋,我们也只能听从上级安排。”位于济南的一名煤炭企业高管说。

      整合困局

      不可否认,如今山东各大煤炭企业对于整合一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似乎并不明朗。一方面迫于山东省国资委的行政压力,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企业自身的现有格局。

      去年,山东省国资委曾一度宣称7家煤炭企业的整合工作将在2009年年内完成,为扫平组建障碍,曾经参与集资的职工股份也被要求在2009年10月全部退还。

      早在2000年,煤炭产业持续低迷,为解决资金链短缺,山东省煤炭企业开始以职工集资入股的方式筹措资金,这在当时曾作为大胆改革的方向被予以推广。其中,枣矿集团建设年产500万吨的新安煤矿就采用了集团与职工入股共同投资的方式,一次募集职工股6000万元,2002年更将职工持股会在该矿的持股比例扩大到47.2%,当时甚至被称之为煤炭企业的“新安模式”。

      之后的肥城矿业集团也在建设年产400万吨的梁宝寺煤矿时,采用当地政府以土地作价入股、矿区职工成立持股会募集资金、引进外资和集团公司投资的方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一时之间,山东省管煤炭集团以及一些地区小煤矿、地方煤矿中的职工股份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

      2005年以后,职工持股弊端开始显现,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列出职工持股三大危害:一是入股的形式极不规范,或未经评估或由母公司担保借款经营造成混乱;二是持股企业经营只能盈不能亏,变相损害国有资产权益,侵占国有资产行为时有发生;三是企业负责人与职工在持股数量、分红数额上差别巨大,职工意见较为强烈,成为企业稳定的重大隐患。

      2008年9月,国资委发文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山东省国资委转发这一文件时规定,职工股退出主业的最后期限为2009年10月。

      业内人士认为,清算职工股份是山东煤炭企业步入整合大潮的前奏,而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制约重组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各大企业纷纷表明职工股份都已在规定期限内退还完毕,但当地一名分析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某些企业,职工股份依旧还残留一部分尚未彻底清退。“表面上看肯定是全部还了,但变相存在的现象还是有的。”该人士说。

      即便如此,整合之势已成定局,接下来的疑问是,谁将担任重组龙头角色?业内曾一度猜测,兖矿集团将成为兼并重组的牵头者。

      作为山东煤炭企业的龙头老大,兖矿集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收购海外煤炭资源。在2004年全资收购澳大利亚澳斯达煤矿之后,今年1月6日,山东兖州煤业(18.53,0.11,0.60%)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资源有限公司(Felix)也尘埃落定。兖煤为此支付了32亿美元。此次并购完成后,兖州煤业在澳大利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将达15亿吨,原煤年权益产量超过1000万吨,接近兖州煤业国内年产量的三分之一。澳大利亚煤企并购案的成功,也增强了兖煤主导山东七大煤矿企业合并重组的信心。

      除兖矿集团外,其它各大煤炭企业也不甘落后。可以肯定的是,在大局已定的背景下,各大企业不断扩充自身实力,试图在即将到来的整合运动中提升筹码,谋求更多的话语权却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淄博矿业集已经将医疗器械制造纳入其主业范围,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医疗器械、水泥建材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而位列山东煤炭企业第5位的龙矿集团的发展形势也不落后。据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去年销售收入、煤炭产量、煤炭销量皆创历史新高。该公司计划2010年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配煤突破1000万吨。

      显然,正积极布局的各大煤炭企业都试图以扩充实力来博取话语权,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一名官员对本刊记者说:“目前,整合工作谁来牵头还不好说,具体时间也还不清楚,省国资委已经将方案提交至省政府了,但最终决定权还在省委、省政府。”该官员还透露,出于全面考虑,为尽可能地加快整合步伐,山东省国资委的重组方案都准备了好几份。

      正如上述山东省煤炭监察局某高级工程师所言,阻碍山东煤炭企业重组的阻力不少,“为什么这么敏感,这牵涉到一个利益平衡问题。”

      不仅如此,人事之争也是一个被外界广为猜测的话题,山东省7大省管煤企中,除淄博矿业董事长马厚亮今年只有52岁外,其余6位董事长年龄均在57-60岁之间,对于已经将山东煤炭产业的远景规划写入“十二五”计划的山东省政府来说,需要权衡的问题似乎并不简单。


    煤炭资讯,煤炭价格,煤炭常识
    分享到:

    上一篇:终结小煤窑采矿史
    上一篇:山西煤矿整合重组协议签订率98.5% 正陆续复工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