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平方公里内18种价值60亿余元矿产资源被“封存”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这话在安远县却行不通。守着蕴藏着丰富的稀土、铁、铀、钼等18种矿产资源,面积达631平方公里的东江源区域,该县非但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反而对其进行生态保护,这是为啥?安远人笑着说:“为的是给香港同胞一泓清泉水,为的是给子孙后代留‘饭碗’”。
安远东江源区域覆盖该县8个乡镇,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其中已探明的铅锌保有储量就有3万多吨,瓷土保有储量300多万吨。据初步估算,这些矿产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可达60.2亿元。该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但在关系到东江源头的生态保护上,却毫不含糊,坚决做到放弃小利保大局,拒绝在源头区域内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2007年11月,福建一家公司提出投资5000万元,在东江源区域内的镇岗乡附近开办多金属深加工厂,由于会对环境和水资源造成污染,被该县矿产资源管理局亮了“红灯”;2008年4月,上海一位老板提出投资6000万元,在该区域内凤山乡开采、加工瓷土,被有关部门谢绝;去年4月,南宁一家公司意向投入1.2亿元,在离东江源头40公里的孔田镇大围村附近进行稀土深加工,被县里婉拒。自香港回归以来,安远县严拒破坏环境、污染型工业项目100多个,总投资20多亿元。不仅如此,近年来,安远县还对上世纪80年代初东江源区域小打小闹的非法开采进行了严厉的清理整顿,关闭开采点80余个。
在拒绝矿产开采的同时,该县对东江源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及生态移民等政策,对重要林区封禁管护,鼓励、引导、帮助生态林区村民外迁。目前已退耕还林400多亩,生态移民14200多人。该县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了农村养殖面源污染,实现了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零排放,完成了沙地治理2000多亩。去年以来,落实造林绿化“一大四小”经费3500余万元,完成造林绿化近万亩,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涵养蓄积。今年,该县主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东江源头生态旅游休闲中心工程,引进10多家深圳客商在该县投资旅游开发和果品加工基地等绿色项目。有数据显示,东江水质从源头三百山直至供水工程取水口处水质达到I-II类国家标准,是全国所有大江大河中水质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