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黄姜产业多年的污染控制技术难题被湖北省科技人员破解,黄姜加工皂素的工业流程可望实现清洁生产。6月26日,“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在竹溪县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和专家鉴定。
国土资源部张宗祜院士、吉林大学林学钰院士等10多名省内外专家参加了验收和鉴定会。专家认为,该项目总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创新性强、实用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十堰是我国黄姜的重要产地,但黄姜提取皂素过程中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高浓度酸性废水,严重制约了黄姜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威胁着“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地的安全。2004年5月,湖北省将“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列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牵头的5家单位组成的投标联合体一举中标进行研究开发。
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新工艺,在竹溪县建成了年产50吨皂素的示范工程,并投入生产运营。有别于传统工艺的是,该工艺在酸水解前实现了黄姜中淀粉糖的有效分离,减少了生产用酸、用水量并进行了回收利用,从而使污染总量削减到传统工艺的四分之一左右。
据测算,使用这种新工艺后,黄姜皂素回收率平均水平提高了21%,盐酸用量减少65%,并全部回收再使用;水的循环回用率超过85%,末端废水经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或生产回用。
据介绍,新工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将黄姜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将黄姜中淀粉转化成淀粉糖产品、纤维素制成有型燃料、皂甙转化成皂素,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黄姜加工产生的副产品淀粉糖一年相当于节约粮食9万吨。